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的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的一条河,经内格罗河流入亚马孙河(如图)。奥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积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较而言,奥河河道宽而浅,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大于奥河。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到卡河,专家预测卡河未来将成为主要河道。

(1)说明分汊口处堆积体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卡河未来可能成为主要河道的原因。
(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分析其对内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真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地处北欧,面积38万平方千米、人口545万,是全球第十二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93.4%。2019年挪威实现电力出口123亿千瓦时。挪威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划提出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内燃机汽车,所有新售车型都必须是零排放汽车。2022年该国共售出138265辆纯电动车,占新乘用车总销量的79.3%,其销售品牌众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池组的生产和使用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多家电动汽车品牌进军挪威并在其最大城市首都奥斯陆建设体验中心。下图示意电动汽车产业链。

(1)简要说明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对挪威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2)分析奥斯陆被我国电动汽车品牌选作体验中心建设城市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4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节能减排是我国近期工作的主要任务。读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什么环境问题。
(2)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该地的这种生产模式具有哪些优势。
(3)简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开罗已发展成为中东第一大城市、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但埃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让新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据统计,埃及人口在2020年初就已突破1亿人大关,按照当前的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未来40年内埃及人口将翻一番。由于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埃及只有8%的土地有人居住,其中,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开罗人口超过2200万人,其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万人。

材料二:为了应对人口急速增长,埃及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沙漠造新城”,一批卫星城相继在开罗周边的沙漠地带建成。但是,这些卫星城最终没能实现吸引民众迁入、疏解开罗人口压力的初衷。如今,在埃及开罗以东45公里的茫茫沙漠中,一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埃及新行政首都所在地,埃及政府部门正有序迁入这个现代化的新行政首都办公。

材料三:新开罗地理位置图

(1)分析埃及大量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自然原因,并指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开罗城市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20世纪70年代埃及建设的卫星城最终没能实现吸引民众迁入、疏解开罗人口压力的初衷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项新开罗建成后应当主要承担的城市职能,并分析新开罗的建设能够产生的积极意义。
2024-06-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桑树喜暖湿环境,桑蚕以桑叶为食,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蚕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广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大部分鲜茧销往外地。近年来,广西来宾市与广东茂名市通过共建蚕丝绸产业园,合作打造“种、养、研、产、销、配”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其中,桑蚕养殖通过智慧蚕房管家系统,对桑蚕生长进行全程监测,桑蚕养殖周期缩短一半,成活率提高,为下游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下图为蚕丝绸产业园生产模式图。

(1)分析广西来宾市发展传统桑蚕养殖的自然资源禀赋。
(2)说明利用智慧管家系统养蚕对下游产业的有利影响。
(3)与传统单一模式相比,分析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所体现的社会经济优势。
2024-05-30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真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半导体产业是高新技术的核心,是构成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通信等各类信息技术产品的基本元素。从全球范围来看,其核心产业为芯片制造。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最西部,经济实力位居印度第四,是印度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邦之一,拥有各种工业。近日,印度政府批准在古吉拉特邦设立共2个半导体工厂的计划,鼓励外资通过技术和设备入资的方式参与投资。下图示意古吉拉特邦位置。

(1)评价古吉拉特邦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区位条件。
(2)说明印度鼓励外资通过技术和设备入资的方式参与投资半导体产业的目的。
(3)简述古吉拉特邦为进一步承接和发展半导体产业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2024-05-18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真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传统制造业发达,是我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下图分别示意佛山行政区划及2010~2017年佛山各区高新技术企业莫兰指数(是判定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实体相互关系的数值,其数值越大,聚集度越高)变化。

(1)说明佛山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
(2)指出2010~2017年佛山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变化特点。
(3)相较南海区及顺德区,推测禅城区高新技术企业莫兰指数较低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解决西溪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问题,1986年当地在河上建设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水坝采用浆砌石工艺筑成(坝体用石料和水泥砂浆砌成),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图1示意西河水坝位置,图2示意拆坝前、后(3年后)水坝上游河道某断面形态。

(1)推测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而非钢筋混凝土筑坝的原因。
(2)水坝运行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留、整改和退出三种方式。分析西河水坝采取拆除退出的原因。
(3)从河床变化角度,判断拆坝3年后水坝上游河道的断面形态(选A或B),并说明河床主河槽形态变化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