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882 道试题
1 . 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描述其主要特征(提示从山谷相对高度、走向、谷底形态和谷坡坡度等方面描述)。
(2)图中甲附近陡崖(          )(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B.位于山谷中
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D.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林是指以石灰岩为主的岩石在长期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由密集如林的针柱状、尖锥状高大耸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是长期地质演变和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福建永安石林地处永安大湖盆地内低缓的丘陵地带(下图),区内多断裂发育,生物碎屑灰岩分布广,多年平均降水量1594mm。石林发育的最高处海拔约270m,最低处海拔为210m,高差约为60m。

说明永安石林形成的岩石条件。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城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某村,森林覆盖率 34.2%,生态环境极佳,20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该村生产的有机杂粮(不使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销往国内外,并建有多栋温室大棚,种植香瓜、食用菌等 20余种有机绿色果蔬。近年来,该村不断探索富民强村之路,实现村域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典范。

(1)20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说明森林具有____的生态功能。
(2)该村利用温室大棚改善了____ (填“热量”或“光照”)条件,生产反季果蔬可以提高农户____
(3)指出该村发展有机杂粮种植依托的优势自然条件。
(4)请列举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6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6年中国科学院铺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的考察发现,在某些珊瑚岛上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但地表以下珊瑚砂层和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的地层中,发育一种浮在地层内渗海水之上,呈现透镜状的地下淡水体,即“淡水透镜体”(下图)。

(1)分析图中珊瑚岛上砂下岩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海珊瑚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3)简述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一)地理试题
9 .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面积约48700km2,西部和南部为安第斯山余脉,海拔1500~2000米(安第斯山平均海拔3660米),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现代冰川发育,雪线高度仅500~800米。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分布着温带草原和荒漠。下图为火地岛山脉分布图。

(1)推测火地岛岛屿及其地形特征的形成过程。
(2)分析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
(3)阐释火地岛植被分布与岛屿自然环境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热穹顶指的是天空中热高气压区域停滞不动,并不断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使气温不断升高的现象,受其影响,20234月,西班牙持续干旱和炎热程度达62年来\最高。西班牙政府陷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维持地区农业发展、保障欧洲农产品供应的两难境地。

材料二下图为热穹顶原理示意图及西班牙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线路图。

(1)简述2023年4月西班牙极端高温的形成原因。
(2)应对两难境地,西班牙政府提出减少塔霍河调水量,说明其提出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地理试题(开学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