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9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b)。

                  图1

                    图2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
(3)据图2-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昨日更新 | 83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高考地理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

材料三: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结合图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韩国济州岛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岛上火山岩渗透性大,土壤贫瘠。16 世纪济州官府设置柑橘园,开始向朝鲜王朝进贡柑橘。20 世纪以来,济州岛从日本引进新品种,兴建水利工程,岛上柑橘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布局也发生了改变。1997 年韩国开放农业市场,大量进口廉价水果。目前,济州岛依托朝鲜时期柑橘园景观改造柑橘园,设立博物馆,举办国际柑橘博览会,济州岛柑橘园成为世界知名旅游产品。图示意济州岛1530年和2019年柑橘园分布。

(1)与岛屿北部相比,分析南部种植柑橘的优势气候条件。
(2)与1530年相比,说明2019年柑橘园数量和分布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阐述近现代济州岛发展柑橘产业采取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风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7日内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6 . 根据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的生物量较大、叶面积较大。近年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森林、灌丛)向草地扩张,对生长季的地表昼夜温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下图)。

(1)描述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夜间地表温度的影响。
(2)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白天地表温度的影响。
(3)大规模木本植物扩张,加剧还是减缓青藏高原气候变暖?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三)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局部俯视图”。弧ABC上太阳高度为0°,B点为弧ABC与纬线的切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该日深圳(22°N)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并说明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____
(2)描述该日北半球的昼夜短状况。
(3)计算此刻北京时间并判断赤道上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4)当B点的纬度逐渐增大时,判断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024-05-3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单元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推理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
2024-05-12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塞卡湖是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上的构造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0年,在阿瓦什河上游修筑水库(位于图中河流南端上游42千米处)调节下游的径流量;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976年以来,当地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贝塞卡湖年均水位持续上升。为减轻贝塞卡湖水位上升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下游地区修建了多座泵站,并在周边城镇配备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方便抽水排入地势更加低矮的阿瓦什河。下图示意贝塞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

(1)分析贝塞卡湖水位持续快速上升的原因。
(2)简述贝塞卡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3)分析贝塞卡湖排水泵站选址湖区东北部的优点。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春,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影响我国,全国15个省区市陆续遭遇扬沙或浮尘天气侵扰。该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影响范围广,而且呈现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下图示意北京时间53015时我国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

(1)指出甲地区5月30日15时发生沙尘暴的气象条件。
(2)描述此时日本南部地区天气状况并说明依据。
(3)判断台湾东南部台风未来几天的移动方向,并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