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云南省南端的西双版纳雨林地区冬季多雾。近年来,西双版纳雨林地区雾日减少。下图示意西双版纳雨林的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双版纳雨林地区冬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北季风影响,水汽输入多B.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足
C.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低D.晴天多,夜间气温降幅大
2.西双版纳雨林地区雾日减少可能是因为当地(     
①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气温升高   ③橡胶林面积扩大   ④降水增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电池板通过自身产热、对地面遮荫,影响地气热辐射的交换,导致电站内不同高度的气温均与电站外部存在温差(图1)。图2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光伏发电站站内与站外地面(AA')及高空(BB')冬夏季温差日变化示意图(温 差=站内温度一站外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该地(     
A.电站内上空温度较长时间高于站外温度
B.电池板的遮荫效应提高了站内夜间温度
C.近地面夜间温度受电池板自身余热影响
D.电池板增加了近地面与高空的热量交换
2.夏季白天光伏电站近地面内外温差值大于0,是由于(     
A.降水较多B.光照较强C.气压较高D.风力较小
2022-10-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热资源是来自地球内部岩浆、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节能减排、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渭河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21年3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渭河盆地开展了以“渭河盆地地质和地热资源”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许教授说,地热资源可用地温梯度来反映,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下图为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示意图。



(1)研学小组查阅地质资料发现,渭河盆地自开始形成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指出渭河盆地区域沉陷过程中岩层发生的变化。
(2)研学小组研究了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示意图,并计划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说明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渭河盆地地质状况和地热资源分布等有了深入了解。根据研学成果,他们建议当地旅游部门利用地热资源,沿断层寻找温泉开发旅游项目。说明断层在温泉形成中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

4 .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 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与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相关的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地壳运动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该断面4—6月河水深度持续增加,原因有(     
①气温升高,融雪增加 ②降水持续快速增多   ③流速加快,侵蚀河床   ④水量增加,含沙量减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 2016—2017年,河西走廊内流区的冰川数量为1769条,面积为976.59平方千米。该区域 冰川面积快速减少,除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之外,单条冰川的面积(不同冰川面积等级)大小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冰川面积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方面呈负相关性。下图示意2016— 2017年河西走廊内流区不同面积等级冰川的数量与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下列面积等级的冰川中,消减程度最大的可能是(     
A.0.1~0.5平方千米B.0.5~1.0平方千米
C.1.0~2.0平方千米D.2.0~5.0平方千米
2.推测因冰川面积减小形成的裸地区域在若干年内(     
A.植物种群减少B.地面反射率增大
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程度增大
2022-10-18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

6 . 海岸沙席是一个较宽广平坦或略微起伏的风沙堆积地貌,按形态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 部及沙席后缘。福建海坛岛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和丘陵为主,是中国海岸风沙 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其中海岸沙席在海坛岛南部山岐宫最为典型。下左图示意海 坛岛海岸沙席观测样区位置,该观测样区海岸沙席海拔向陆逐渐升高,下右图示意2014年9月8日台风“麦德姆”登陆后山岐宫海岸沙席3条观测样线海拔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台风“麦德姆”登陆后的风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受狭管作用影响,风力逐渐增强B.沙席前缘以风力搬运堆积为主
C.沙席中部以风力侵蚀搬运为主D.沙席后缘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
2.沙席后缘地貌形态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B.植被C.地势D.沙源
3.海坛岛是中国海岸风沙地貌对台风响应研究的理想区域,其原因有(     
①台风频次多 ②海岸风沙地貌形态典型 ③交通不便 ④基岩海岸分布广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10-18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报道其201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图示意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



(1)红河哈尼梯田所在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该水田的灌溉水直接取自于________
(2)哈尼梯田用水矛盾产生的自然原因是:季风气候区的降水量年际变化____,降水季节分配____
(3)图中“宅高田低”的布局,村庄利用的地表径流水质较梯田的更____
(4)梯田所在的山地要有足够的森林面积,以发挥森林____的功能;为促进经济发展,在休耕时节,可利用哈尼梯田景观发展____业。
2022-06-20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会考)地理试题
8 . 地理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地理模拟实验。据此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玻璃杯、温度计、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牛皮筋、砂土、剪刀、手表、纸笔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在实验室内,往两个相同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砂土,均匀铺平,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砂土至同样深度。将放有温度计A的玻璃杯用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牛皮筋扎紧;放有温度计B的玻璃杯没有任何遮盖物。在实验室内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两个玻璃杯,温度计A、B显示的初始温度一致。

步骤二:将两个玻璃杯放置到阳光下,接受同等强度的太阳光照。

(1)三小时后,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温度计B显示的温度较____
(2)此实验模拟的是____效应。
(3)将下列数字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以说明该实验模拟的原理。(每个空格只填一个数字序号)
①太阳短波辐射②热量③吸收④升高⑤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该实验模拟的原理:____能穿透塑料薄膜(大气),被砂土(地面)____,砂土(地面)产生的____较少穿透塑料薄膜(大气);从而把____保留在杯中,使砂土(地面)温度____
(4)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利用该原理改善农业大棚内的____条件,可以减轻霜冻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等现象的天气过程。下图为绘制的2018年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该日前后发生了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寒潮。



(1)从风力大小来看,呼和浩特的风力较郑州的更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北半球寒潮主要发生的时节是____,影响此次我国寒潮的强冷空气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图中的____(填字母)即在此地区。从气压值的高低来看,该字母所在地区是____气压中心。
(3)势力强大的寒潮,常伴有的天气现象有________和冻害等。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长期以来,两地的陆路交通只能绕行渤海湾。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修建跨海大桥的可行性探究活动。下图示意跨海大桥位置。

(1)将以下数字序号填到下图相应方框内,完成此课题的探究思路。
①了解相关海域的自然环境。
②了解修建跨海大桥的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
③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其可行性。
④现实问题: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陆路交通不便。
⑤提出设想:修建跨海大桥是否可行?

____________
(2)修建跨海大桥需要研究相应海域的水情,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潮汐。
(3)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原有陆路交通线相比,途经大桥的陆路运距将____,运时将____,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将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