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62 道试题

1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3-07-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地理热点62 水土流失-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2 .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建立和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的过程。下图为我国2000-2017年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成正相关
B.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成负相关
C.老年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成正相关、与少儿抚养比成负相关
D.老年抚养比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成负相关、与少儿抚养比成正相关
2.有关我国2000-2017年的人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B.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在2010年最少
C.我国少儿抚养比在2012年后呈显著上升趋势
D.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呈上升趋势
2023-01-01更新 | 415次组卷 | 11卷引用:25.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模拟练-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3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
2022-06-09更新 | 17305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全国乙卷地理7-8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4)列举制约黄河三角洲土地开发的自然因素及黄河三角洲的保护性开发措施,
2022-04-29更新 | 396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押题卷14 黄河三角洲-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直击热点押题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海是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陆间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黑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在上下水层间形成密度飞跃层,严重阻止了上下水层的交换。

材料二: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三: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

(1)分析图示地区黑土形成的条件。
(2)试述黑海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板块运动推测黑海的未来演化趋势。
(3)对比黑海和地中海海水盐度的差异,并推测土耳其海峡海水的流向。
(4)黑海是地球上唯一的双层海。分析黑海上下层海水盐度差异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押题卷12乌克兰-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直击热点押题卷

6 .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和运行期对坝下游河道冲淤、洪枯水位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体淤积,是长江干流同流量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河床下切,但同流量洪水位并未出现预期中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河床粗化、岸滩植被、人类活动是使得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床粗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细颗粒物质来源减少B.上游粗颗粒物质来源增多
C.下游细颗粒物质侵蚀增加D.下游粗颗粒物质堆积增多
2.岸滩植被使得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的过程是(     
A.植被减少,下渗减弱B.植被增加,流速减慢
C.植被减少,蒸腾减弱D.植被增加,截留降水
3.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河道同流量洪水位提升(     
①港区和码头建设②桥梁架设③人工裁弯取直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07更新 | 74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变成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期间,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推测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盐分的过程。
(3)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及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2021-12-27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5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超强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过程,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概括上海2001-2019年12月最低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2020年12月末,上海经历了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判断12月31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原因。
(3)比较上海和成都受此次寒潮影响的程度,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列举超强寒潮可能给上海带来的危害,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2021-11-26更新 | 540次组卷 | 6卷引用:地理热点148 寒潮-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9 .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B.非汛期径流量C.汛期输沙量D.非汛期输沙量
2.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A.水土流失强烈B.台风活动频繁C.植被覆盖率高D.受副高影响弱
3.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拓宽,变深B.拓宽,变浅C.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早在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Ⅴ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形成“冰崩扇”。下面上图示意青藏地区简况及“冰崩扇”遥感图,下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2021-11-13更新 | 442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热点44 冻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