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
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7-15更新 | 747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

2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改善
2022-10-30更新 | 3522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海南卷)

3 .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2023-06-10更新 | 1410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真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000米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

(1)依据图1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征。
(2)分析图2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
(3)如果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产生哪些生态效益。
2021-09-24更新 | 739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地理高考真题

5 . 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A.1000   晴朗B.1000   阴雨C.1010   晴朗D.1010  阴雨
2.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2020-10-09更新 | 944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新高考)
6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2019-01-30更新 | 138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7 .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1.根据上图,气温在10℃时。1M3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A.15℃B.25℃C.30℃D.35℃
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 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35℃B.25℃C.15℃D.5℃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1541次组卷 | 6卷引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卷(上海)(网络回忆版)
8 .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小时。
(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____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
9 .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2019-01-30更新 | 175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
10 .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回答问题。

1.从北京到洛极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半荒漠D.苔原
2.2.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极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涂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B.12日8:00C.12日16:00D.13日8:0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