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37 道试题

1 . 某校研学小组利用寒假时间来到广东江门“龙溪第一泉”景点进行研学,观察到泉口有水汽冒出,如烟似雾,蔚为壮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小组观察到水汽如烟似雾最可能是在(     
A.冷锋过境时B.冷锋过境后C.暖锋过境时D.暖锋过境后
2.与山东济南趵突泉相比,“龙溪第一泉”冬季很少见到水汽如烟似雾现象,是因为该地冬季(     
A.大气温度高B.泉水水温高C.大风天气多D.空气湿度小
2024-05-23更新 | 691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 大气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某年5月3日凌晨到夜间,我国黄海和渤海出现了显著的大雾天气,4日凌晨大雾开始快速消散。下图示意5月2日20时至5月4日8时黄渤海风力、风向及大气能见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渤海海域5月3日形成大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黄渤海地区当天风力弱②黄渤海海域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③5月2日盛行较强东南风带来暖湿空④形成逆温,大气层结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曰3日大雾持续期间11:00-17:00大气能见度升高的原因是(     
A.风力增强B.风向转变C.气温升高D.人类活动增强
3.推测5月4日大雾消散的方向是(     
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
2024-05-23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河是长而窄的水汽输送带。2020年2月6日大气河携带暖湿气流进入南极区域,通过热力与动力作用协同对南极部分海域的海冰进行了影响(图1),图2为南极地区地形示意图。

(1)受此次大气河影响,南极半岛东西两侧降水状况有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此次大气河对南极海域海冰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并用文字进行标注。
问题②:说明此次大气河对南极海域海冰产生影响的热力和动力作用。
2024-05-23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水体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4 . 降雪强度是指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的比值,下图为我国降雪强度等值线图(单位:mm/d,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降雪强度大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甲地地形抬升明显   ②甲地冬季风影响大
③乙地降雪日数较少   ④乙地年降雪量较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冬季强降雪对乙、丙两地的影响(     
A.缩短了乙地生长周期B.加剧丙地的地质灾害
C.影响丙地农作物生长D.乙地的树冠损害更大
3.为更精准地预报降雪,可以借助(     
A.GIS监测气象动态变化B.GNSS处理气象卫星云图
C.RS获取原始气象数据D.BDS分析预测降雪范围
2024-05-23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地面臭氧(O₃)是大气中重要的二次污染物,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强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生成。信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该市在2014年和2018年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图为2014—2018年该市O₃累计超标日数月变化图。完成通过2014-2018年O₃月数据发现,信阳市7、8月份超标日数偏少,原因是其(     

A.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B.位于山地北侧,下沉气流强
C.受锋面雨带控制,降水集中D.受暖锋天气影响,阴雨连绵
2024-05-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新高考14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2024·四川遂宁·模拟预测

6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部分地区出现了潜在蒸散量(地表在足够湿润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下降的现象,称为蒸发悖论。下表示意1960-2010年黄河流域四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数值及变化趋势(a代表年)。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均值变化趋势
气温(潜在蒸散量(mm/a气温(潜在蒸散量(mm/a
春季9.00279.470.288-20.584
夏季19.539423.2970.191-5.76
秋季7.633250.8230.28413.991
冬季-5.21696.3120.464-1.197
1.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为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风力减弱C.太阳辐射增强D.植被覆盖率下降
3.1960-2010年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春季地下水位下降B.夏季降水总量减少C.秋季土壤更易返盐D.冬季积雪厚度增大
2024-05-20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是存在于对流层或平流层的强西风带,对天气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将未能形成暴雨天气的低空急流称为空急流。研究发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南疆一半以上的大雨和暴雨日中都伴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图1示意南疆地区暴雨过程,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向西推进至78°E,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低空西风气流相遇。图2示意空急流过程,其是从图1发展而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甲、乙、丙三区分别代表(     
A.干区、干区、湿区B.湿区、干区、湿区
C.湿区、湿区、湿区D.湿区、湿区、干区
2.在南疆暴雨过程中,空气湿度最大的地区是南疆(     
A.东部B.西部C.北部D.南部
2024-05-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新高考押题卷02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8 . 台风外围气流与山脉交角较大时,常产生焚风效应,给山脉下风方向带来高温天气。戴云山位于福建中部,呈东北—西南走向,2019年8月9~11日,受台风影响,福建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下图示意戴云山顶部气象观测站8日8时~11日8时逐时极大风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东南沿海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8日8时~8日20时B.8日20时~9日5时
C.9日8时~10日8时D.10日20时~11日8时
2.受台风影响,福建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的地区可能位于(     
A.西部山区B.东南沿海C.中部丘陵区D.东北平原区
3.福建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酷暑天气时,台风位于福建的(     
A.偏东部B.偏南部C.偏西部D.偏北部
2024-05-19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9 . 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图左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右为太行山东麓焚风日分布图。

1.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     
A.东坡夏季B.西坡夏季C.东坡冬季D.西坡冬季
2.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内强弱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夜间至上午弱,此时段谷风强B.午后强,此时段山风强
C.夜间至上午强,焚风与山风叠加D.午后弱,焚风与谷风叠加
2024-05-19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之选择题(全国通用)

10 . 吐鲁番盆地(位置见下图)降水稀少,有中国干极之称,夏季最高气温经常达到40以上。近年来,该地利用热资源积极发展热经济,发展起汽车高温干热试验、农作物高温试验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1.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干极”的根本原因是(     
A.水汽来源少B.大气对流弱
C.水资源需求量大D.沙漠分布广
2.吐鲁番盆地发展“热经济”的主要优势有(     
①劳动力充足 ②土地租金低 ③光热资源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4-05-19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