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球上的大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25 道试题
1 .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
(2)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增强、减弱)。
(3)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____(填相同或相反)。图中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
(4)图中AB及其高空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为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5)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中为陆地的是____地,此时近地面吹____(海或陆)风。
(6)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城市热岛,则A、B两地中A为____,B为____(填城市或郊区)。
2021-04-2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永川景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1.32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说明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2017-02-27更新 | 263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全国大联考文综地理(2.17)试卷
3 .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D形成的热力环流方向是____(顺或逆)时针;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地。
(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
(3)如果A地是山顶,B地是山谷,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山或谷)风。
(4)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图乙中①②两处的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5)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增强、减弱);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4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A、C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
(2)图甲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原因是____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如果甲、乙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增强、减弱)。
(4)若图乙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甲处为____(气压带),是由____(填热力或者动力)作用形成的,③处为____带(风带)。
2020-12-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水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处天气晴朗(填甲/乙);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上弯曲(填丙/丁)。
(2)若甲乙两地因温度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则有关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是绿洲,乙是沙漠     B.甲是山谷,乙是山坡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是城市,乙是郊区
(3)如果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________,①代表__________
(4)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_______。①代表的风带是________。③因________(热力/动力)原因而形成;
(5)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乙表示的是________(填大陆/大洋),①气流表示___________季风(填风向)。
6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气温由大到小的排序_____________ (填甲/乙)处天气晴朗;______ (填丙/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2)若甲乙两地因温度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则有关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绿洲,乙是沙漠B.甲是山谷,乙是山坡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是城市,乙是郊区
(3)如果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_____,②代表______
(4)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________。①代表的风带是________。③因______(热力/动力)原因而形成。
(5)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乙表示的是______(填大陆/大洋),①气流表示_____季风(填风向)。
2019-12-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地,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
(2)如果甲图表示的是白天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谷地的是_______地(填A或B)。
(3)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煤炭发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2019-11-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由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的受热的是__,空气___;冷却的是_____,空气___
(2)地面A比 B的气压___(高或低),B地比④地的气压___高或低);图中①、②、③、④、⑤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____
(3)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白天或夜晚)
2019-12-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读下图模式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如果甲、乙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③表示的是海风,那此时为________(填“白天”或“夜间”)。
(3)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岛环流,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城区的是_________,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甲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是由________(填热力或者动力)作用形成的,③处为__________带(风带)。
(5)气压带乙和风带③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分析该气候降水有什么特点?________
2019-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灰化作用是指寒湿气候和郁闭的针叶林下,土壤亚表土的矿物遭受破坏,成为类似灰状或灰白色的灰化层的现象。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仅考虑气候条件,四地中土壤最可能发生灰化作用的是
A.B.C.D.
2.如果不考虑海拔差异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乙甲丙D.丁丙乙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