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距离地面大约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读如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     
A.从西部向东部递减B.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C.从赤道向北极递增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据图分析,影响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海拔高低D.海陆位置
3.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     
①大气的运动②产生极光现象③火山的爆发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顺利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五号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最可能扰动嫦娥五号探测器与地面通信的是(     
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热力环流D.海水运动
2023-05-21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下列能源从根本上不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是(     
A.风能B.水能C.地热D.石油
2023-02-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读资料和下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资料:距离地面大约2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1)地球大气上界的高度约为____千米。
(2)由图中可以看出,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最主要因素是(     )(选择填空)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海拔高低D.海陆位置
(3)依图描述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4)下表是某同学总结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请补全表格内横线上空白的内容。
太阳辐射对____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与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关,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太阳辐射对____的影响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来提供能量。

2023-02-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演化的历史是地理学习的基础。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天体系统由高级到低级依次排列为________
(2)读图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________

资料1:影片《流浪地球》中呈现了这样的场景:在位于地下5千米处的城市中,人们通过从土壤中提取氧气,为地下城提供循环空气;通过模拟自然光,可以耕种作物:生活方面,用全息屏营造蓝天绿树,帮助人们回忆太阳“健康”时的“黄金时代”岁月。

(3)场景中反映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________

资料2:某同学对“地球的演化史”这样描述:

地球诞生距今约25亿年前,由早到晚经历元古代、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距今约5.41亿年前的太古代、光合作用开始,大气富含氧气,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早古生代,发生大规模海水入侵,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鱼类时代”;在中生代,由于陆地面积扩大,地形和气候条件变得复杂,爬行动物极度繁盛;新生代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已与现代接近,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4)请结合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三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 原文: 25 亿年     改正: 46亿年
2023-02-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天体不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热能D.重力势能
3.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②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③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④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淤泥质海岸地带,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



(1)图中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双项选择题)
A.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B.热带和亚热带淤泥质海岸地区
C.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D.年平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红树林是由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



(3)红树林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能在海水中生长,与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相比,红树林分布区的环境特点有____。(双项选择题)
A.土壤盐度高B.昼夜温差大C.太阳辐射强D.海风风速大
(4)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说出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8 .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青藏地区太阳能应用的投资,下图为青藏地区某地的太阳能光热电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能建造太阳能光热电站,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B.地势平坦开阔,用地面积广阔
C.海拔高,距太阳较近,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多
D.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能较丰富
2.下列活动中所获取的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能发电B. 潮汐发电
C. 水力发电D. 石油开采
9 . 2022年9月14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9月登陆最强台风。具有登陆强度强、影响范围广、大风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等特点,将给途经地区造成严重风雨影响。读图“台风梅花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梅花”生成于热带洋面,其能量的根本来源为____
(2)描述台风“梅花”登陆后的变化特点。
(3)说明台风“梅花”可能给登陆地区造成的危害。

事实上,台风“梅花”给登陆地区造成的灾害并不严重。

(4)请分析登陆地区受灾程度较轻的原因。
(5)说出监测台风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快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图左为1981-2012年我年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右为“日光城”拉萨某地“低碳建筑示意图”。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拉萨某地低碳建筑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自然原因。

与普通建筑相比,低碳建筑不仅增加了光伏发电板,还设计了双层玻璃、鹅卵石和可控开关(甲、乙、丙、丁)。


(2)分析低碳建筑中鹅卵石在白天的作用。
(3)下图中,能说明双层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____(A或B)图,并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____

(4)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的白天为减少屋内耗能,应该关闭开关________,打开其它两个开关,在下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白天室内气流运动方向____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