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1 . 一位蓝天白云下纵意生活,无意打扰城市喧嚣的藏族少年,用一张未加胭脂粉末修饰的黝黑脸庞,带上原生态的高原红,眼睛清澈却散发出粗犷美立刻登上热搜,引爆了一场全网舔屏的狂欢。据此和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高原蓝天现象(     
A.与大气的反射有关B.与大气的吸收有关
C.与大气的散射有关D.与大气的成分有关
2.丁真的服饰是藏族传统服装,早晨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这种习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所示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图中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A.aB.bC.cD.以上都不对
2023-08-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左图为火山景观图,右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喷出地表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023-08-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地表反照率反映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下图反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年3月15日—4月2日的地表反照率与雪深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降雪前>降雪天>雪后初晴B.雪后初晴>降雪天>降雪前
C.降雪天>雪后初晴>降雪前D.降雪天>降雪前>雪后初晴
2.积雪较厚时,地表温度较低,导致(     
A.地面长波辐射强B.大气辐射弱C.大气逆辐射强D.太阳辐射弱
3.研究发现,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积雪吸收太阳辐射较多B.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C.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D.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

5 . 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我国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气温日变化及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为(     
A.1月B.3月C.7月D.9月
2.该日(     
A.A时刻,地面温度最低B.B时刻地面温度最高
C.C时刻大气热量收支平衡D.气温日较差较小

6 . 山东省成山头位于我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2021年11月某中学前往该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下左图所示,中午时分,日光和煦,海天一色,写着“天尽头”的石柱耸立岸边。下右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左图所示时段内温压分布特征相符合的是(     
A.B.
C.D.
2.根据上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早上日出前天色已亮,主要受①影响B.中午时分日光和煦,主要是②增强
C.正午12点气温最高,此时③最强D.海边昼夜温差小,主要是④减弱

7 .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A.减弱大气辐射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A.甲、乙打开,丙、丁关闭B.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甲、丁打开,乙、丙关闭D.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2023-08-07更新 | 104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2022年1月16日,新疆阿勒泰出现“石头开花”(下图)的奇景,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开满了像白莲花一样的“冰霜花”,每朵花由细碎的冰晶构成,其形成环境比较严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头开花”形成环境比较严苛。除气温骤降外,对水文的要求为(     
①封冻的水面②流动的水源③相对较高的水温④相对较低的水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石头开花”现象多出现在(     
A.多云的夜晚B.飞雪的午后C.阴雨的黄昏D.晴朗的清晨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km2,是世界较大的高山湖泊之一。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中亚地区有名的度假胜地之一。近年来,湖区春季降水增多,积雪融水大量增加,受其影响,湖区春季气温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


      
(1)分析伊塞克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2)推测该湖所在地区降雨丰富的地点,并解释原因。
(3)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伊塞克湖区春季降水和积雪融水增多对气温的影响机制。

10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1),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图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时段数据变化(图2)的因素是(     
①纬度②太阳高度③下垫面状况④天气状况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2023-07-27更新 | 17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