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1 .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A.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C.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D.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2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所示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图中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A.aB.bC.cD.以上都不对
2023-08-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的4~5月,白天9时至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

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面两图分别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③____;④____
(2)绘制地气上升时开垦地与草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该地在严重扬尘状况下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
2024-04-1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扬州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某晴朗的上午在室外进行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三个玻璃箱和温度计规格均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同一时刻测得温度计的数值(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2.图中的沙土所起的作用为(     
A.增强太阳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削弱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

5 . 在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图为大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减弱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①弱,夜晚②弱B.白天④强,夜晚②强
C.白天①强,夜晚③强D.白天④弱,夜晚③弱
2024-03-1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地理试卷

6 . 墨脱县(29°N95°E)位于西藏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墨脱县气候资料。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均温(℃)平均降水量(mm)日均最高温(℃)
6—8月9—11月6—8月9—11月
161108.0418.12427

1.墨脱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③C.④D.⑤
2.墨脱日均最高温夏季低于秋季,是由于夏季比秋季(     
A.降水多,云量大,①弱B.降水多,云量大,②强
C.降水少,云量小,③强D.降水少,云量小,④弱
3.上海市(31°N,121°E)年均温约为18℃。与上海相比,墨脱年均温较低是由于(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B.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弱D.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强
23-24高一上·山东·期末
名校

7 . 下图为烟台市2024112-15日天气预报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直接影响烟台这几天近地面气温高低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前三日相比,15日烟台昼夜温差最小,主要原因是(     
A.②增强③增强B.②减弱④减弱
C.①减弱④增强D.①增强③减弱
3.入冬后,寒潮经常来袭,为了减轻低温冻害影响,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①覆盖地膜,提高地温②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③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④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29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在全球范围内,50%—65%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其次天然湿地等也会排放甲烷。人为导致的甲烷排放来自于能源、农业、废物处理和工业活动。大部分的农业甲烷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家畜肠道发酵以及化肥使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烷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是因为大量吸收(     
A.①B.②C.③D.④
2.甲烷排放过多会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有利于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合理措施有(     
A.禁止农业畜禽养殖B.畜禽粪便回收再利用
C.严格禁止污水排放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9 . 农业生产中,冬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减少霜冻带来的危害。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为地膜覆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2.地膜覆盖农田可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地膜能够(     
A.减少大气逆辐射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C.增加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23-06-06更新 | 12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3℃。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所示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C.大气的热力运动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显示值比乙箱高的原因是(     
A.①辐射强弱差异B.②辐射强弱差异
C.③辐射强弱差异D.④辐射强弱差异
3.图2中(     
A.①在多云的白天作用更明显B.②的大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D.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