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并根据数据绘制了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及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推测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的风向以及风速差异。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3)同学们研究发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请绘制多年平均热岛强度较弱时段海洋与城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2 . 热压通风是一种由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而造成空气密度差,形成热气向上、冷气向下的空气流动现象。下图为海南省某剧院地道——太阳能通风塔一体化系统设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进风口相比,出风口空气(     
A.密度小B.温度低C.湿度大D.灰尘多
2.为了提高观众的舒适度,该剧院可以(     
A.增加地道深度B.增加通风塔高度C.增加地道弯曲度D.增加地道条数

3 . 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分别为某年我国某沿海城市在有海陆风和无海陆风情况下的近地面气温、气压平均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该城市(     
A.有海陆风情况下气温较低B.无海陆风情况下气压较高
C.白天受海风影响气温较高D.夜间受陆风影响气压较低
2.该城市大约15时气压最低,其原因主要是(     
A.大气垂直运动活跃B.海风影响减弱C.大气湿度相对较低D.陆风影响加强
2023-09-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4 . 碟形湖是指鄱阳湖(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主湖区入湖河口三角洲主河道周边分布的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碟形洼地,形成洪泛湿地内的子湖泊。受季节性水位变化条件影响,碟形湖在一段时期内与鄱阳湖融为一体,而在另一段时期内成为相对孤立的水域,周围堤高为21.53~23m,形成“湖中湖”的独特景观。该湖区周边平原陷落为湖泊后,枯水季节出露,成为洲滩。下列左图示意鄱阳湖区地形高程及研究区遥感影像,下图中蚌湖及沙湖为碟形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情况下,鄱阳湖区形成“湖中湖”景观期间(     
A.湖陆风现象趋向于减弱B.洲滩地下水补给碟形湖
C.鄱阳湖北部湖域风浪小D.蚌湖较主湖水位深度大
2.一般7~9月,鄱阳湖得以维持高水位,主要得益于(     
A.夏季风势力增强B.受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
C.副热带高压南移D.湖区水系洪水入湖
3.受外界气象条件影响,碟形湖(     
A.周边大草场常年维持B.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
C.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D.春季接纳径流泥沙少

5 .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的是(     
A.B.C.D.
2.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洒香水改善气味D.在冰箱冷却洋葱
2023-09-01更新 | 80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为了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并得出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由此实验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地面热量差异→大气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上____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下面示意图中已画出高空等压线,用箭头标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方向以及近地面等压线。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体现了热力环流原理,如“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有________等。
(4)在山谷中,往往在白天测得空气污染比夜晚更严重,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2023-08-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每天释放出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即“热岛效应”。广东省河源市的万绿湖,是广东省第一大湖,风景优美,吸引无数旅游者前来观光。下图示意万绿湖景观和湖泊周围的四处地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旅游者在炎热的中午能够感觉到凉爽西风吹来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近年来,位于湖畔的河源市城市化加速发展,可能使得(     
A.湖风加强、陆风加强B.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C.湖风减弱、陆风加强D.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8 . 峨眉山气象站(29.52°N,103.34°E),海拔970m,位于峨眉山主峰东南方向,除了其西北方有海拔相对较高的山脉外,其余方位均有大渡河围绕,下垫面为复杂的山地森林,森林冠层平均高度为14m。下图示意峨眉山气象站近地层四季降雨量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峨眉山气象站日降雨量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白天降雨较多②夜间降雨较多③前半夜雨量比后半夜大④后半夜雨量比前半夜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峨眉山气象站降雨量的日变化特征,可说明山地近地层(     
A.林冠高度控制降雨量日变化B.降雨受河流的影响较大
C.山地坡向对降雨量影响小D.山地微气象日变化显著
2023-08-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0年测得其水域面积1646km2,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处达17m。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左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右图)。

      

(1)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湖区附近有大片农业区,试分析农业生产可能对当地水循环的环节造成的影响。

10 . 空气对流路堤是使用多孔级配不良(级配是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如果土粒的粒级集中在某一粒级附近,土质较均匀,称之为级配不良;反之,土颗粒大小相差较为悬殊,土粒不均匀,就称之为级配良好)材料使空气在路堤循环,是对路基冷却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冻土区完全由碎岩石组成的路堤剖面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空气对流路基中的气流运动特征为(     
A.夏季路基内空气上升B.夏季路基内空气下降
C.冬季路基内空气上升D.冬季路基内空气下降
2.该路基结构最适宜布局在(     
A.沼泽区B.沙漠区C.冻土区D.岩溶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