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图1是“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时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______号位置(填数字)。
(2)图3四种天气系统中,符合图1甲地天气系统的是______,写出甲地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______及此时被甲地天气系统切断的气压带名称______
(3)就气流状况看,乙地天气系统的名称为______
(4)图1所示时刻,上海市的风向为______风。自行设计图例,在图1中画出上海市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及风向______
(5)图4是图1所示季节,东亚季风环流垂直剖面图。在图4中的直线上补画箭头,以正确表示此季节的东亚季风环流。
(6)图1所示季节,孟买的盛行风向是______,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
2023-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卷
2 . 读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左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请将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顺序____
(2)完成甲乙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标出空气流动方向、地面冷热状况)
(3)若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仅从热力因素考虑,图示时刻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
(4)一般状况C地是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____(大或小),理由是____
(5)画出A地的风向。
2023-11-10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盐城大丰区新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1000米为高空,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用箭头在上图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____;甲、乙、丙、丁四点,气温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____
(3)上图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甲、乙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4)上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有____,其中C处风向是____
(5)上图中A、D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
(6)上图中①多____天气,②多____天气,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生利用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实验用材:环流探测装置(图)、测温探头、食用色素(红、蓝)、烧杯。

实验步骤:①分别向环流探测装置的1、2号柱内加入红色、蓝色色素适量;②分别向1、2号柱内加入等量温水,水位接近柱口;③将环流探测装置分别放入两个装有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中;④用测温探头测水温,测得数据是甲号杯10℃、乙号杯30℃。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乙号杯内水的颜色都成混合色。



(1)根据实验过程,在答题卡图中绘制与图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甲、乙两地气压的高低状况。____
(2)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引起热力环流,实验过程中先出现气流的____(垂直或水平)运动。
(3)若想让水流动得更快些,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
(4)若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此时近地面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潘辰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图1),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图2)。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说明:

①木盒②锡纸条1③锡纸条2④蜡烛⑤纸杯⑥透明水晶板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2)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出与图2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