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橘子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橘子洲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冰川侵蚀
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
2.橘子洲所在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是(     
A.河道平坦开阔B.地势落差大
C.多落水洞D.下蚀作用强烈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河流阶地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中的构造抬升、气候变化及古水文等诸多信息。河流阶地年龄测定可构建阶地形成的年代序列,更提供了区域河流下切时代、侵蚀速率以及古河流沉积速率等重要演化信息。下图为黔北高原绥阳盆地洋川河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理论上能够准确指示阶地形成初期河流下切时间的是(     
A.阶地顶部岩层年龄B.阶地底部岩层年龄
C.阶地岩层平均年龄D.阶地中间岩层年龄
2.图示T2阶地中砾石层指示了其形成时期气候、古河流水文特征是(     
A.干旱少雨,侵蚀为主B.温暖湿润,堆积为主
C.干旱少雨,堆积为主D.温暖湿润,侵蚀为主
2024-05-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地理试题(二)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m以上,西部为高原山地,东南部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为横断山区。高原地貌及高原气候既影响着当地河谷的地貌特征,又影响着当地聚落和人口分布。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1)描述甲河段的地貌特征。
(2)简述西藏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的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西藏未来人口分布均衡度会降低,也有人认为西藏未来人口分布均衡度会提高。你持什么观点?并为你的观点说明理由。
2024高三·辽宁·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海拔高达4828米的祁连山中段,受断层活动等影响在山麓地带形成较大的冲积扇。研究发现,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中科院专家通过对当地山麓水文、地质状况的考察,提出在该区域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下图示意黑河冲积扇地质剖面。

(1)分析断层对黑河冲积扇形成的影响。
(2)分析黑河冲积扇扇缘表层土壤盐碱化程度比扇顶高的自然原因。
(3)专家提出在黑河冲积扇建设“现代坎儿井”水利工程,试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2024-04-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A和B所示的两种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1.图A所示地貌名称为(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溶洞
2.图A中的地貌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附近B.溶洞集中分布地区
C.河流出山口附近D.干旱沙漠广布地区
3.图B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黄河尾闾河道改道频繁。1964年、1976年,黄河尾闾河道曾各有一次改道(一次是自然改道、一次是人工改道)。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断流现象,不仅影响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给河流沿岸、河口三角洲和海域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问题。下图示意1934年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分布和海岸线变迁。



(1)说明历史上黄河尾闾改道频繁的自然原因。
(2)据图分别指出1964年、1976年黄河尾间两次改道的过程,并解释判断依据。
(3)分析黄河下游经常断流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4-03-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山顶有终年积雪,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在祁连山北麓冲积扇附近的泉水广泛分布,发育了一条条河流,形成多处绿洲,是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

材料二:祁连山绿洲分布图


(1)据所学的知识,试从海拔、沉积物、地下水方面比较冲积扇扇顶到扇缘的差别。
(2)祁连山西南侧是青藏高原,东北侧是绿洲广泛分布的河西走廊,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数量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024-02-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
(2)与北岸相比,分析镇扬河段南岸江岸线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3)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4-02-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俄罗斯东部的阿纳德尔河发源于山地高原,上游河谷狭窄,中下游河流具有平原河流的特性,河口存在巨大的水下溺谷(原河谷被海水淹没),该溺谷呈V形。下图为阿纳德尔河中下游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纳德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和雨水B.积雪融水和雨水
C.冰川融水和地下水D.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
2.推测溺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流水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海浪堆积   ④地壳下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溺谷形成后期,该河中下游地区洪涝发生频率会上升,主要成因(     
A.降水增多,来水量大B.河口变浅,海潮顶托
C.泥沙减少,流速变快D.河口变宽,排水量大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创新部)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在山麓地带山谷出口处常发育有冲积扇,根据其形成环境条件的差异,可以分为“湿扇”和“旱扇”(如图),“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山前地区,“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前地区。与“湿扇”相比,“旱扇”沉积物分选性差、磨圆度较低。我国天山北麓“旱扇”较多,在天山抬升过程中,其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



(1)描述“湿扇”的形成过程。
(2)与“湿扇”相比,说明“旱扇”沉积物分选性差、磨圆度较低的原因。
(3)分析“旱扇”扇缘地区往往成为种植业集中生产区的自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