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层是丹霞景观发育的物质基础。丹置地貌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在晚白垩纪之后一直处于差异隆升—沉降阶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发生大规模侵蚀,岩石剥蚀加强。盆地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既有白垩纪地层,也有侏罗纪地层。下图示意丹霞地貌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及类型。

(1)分析四川盆地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四川盆地成景地层在丹霞地貌景观中的分布特点。
(3)比较四川盆地幼年期、壮年期丹霞地貌类型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4-1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马卡迪卡迪盆地地处非洲博兹瓦纳北部,为多条内流河的汇水中心,地质历史时期曾是广阔的湖泊。盆地中部地势低洼,研究表明沙源、动力、植被、沙丘表面物质等因素能够影响沙丘的侵蚀和堆积,进而影响沙丘的形态及流动性。沙丘集中区西部和东部沙丘的流动性有较大差别。图为马卡迪卡迪盆地位置图。

(1)推测马卡迪卡迪盆地沙丘集中区的沙源。
(2)指出马卡迪卡迪盆地沙丘集中区的位置,并作出合理解释。
(3)随着气候暖干化、预测沙丘集中区东部和西部沙丘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024-03-02更新 | 6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2-06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多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第四纪期间临汾盆地经历过多次河湖环境的演变过程:临汾盆地汾河沿岸早期为湖泊,形成湿润环境下的古土壤,后来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小,即发生大幅度湖退现象,湖泊逐渐演变为河流,并形成了河流阶地。临汾盆地某地两岸发育了阶地T1、T2、T3及湖蚀台地,湖蚀台地上有大量的黄土柱,某地理研究组根据探测数据绘制出该地地貌沉积横剖面图及T3阶地沉积相剖面图。经研究发现,湖退现象通常与干旱气候和构造抬升有关,在汾河盆地古湖泊湖退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滑坡崩塌。

(1)说明临汾盆地上覆黄土的形成原因,并指出古湖泊发生湖退时的气候特点。
(2)分析古湖泊大幅度湖退同时T3台地沉积相出露形成台地的机制。
(3)指出T2、T3及黄土柱的形成先后顺序,并描述黄土柱形成的地质过程。
(4)从土壤性质角度分析T2的形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冰塞,是指封冻冰盖下面堆积大量冰花、冰块,阻塞部分过水断面,造成上游河段水位壅高的现象,需要冰盖前的冰流量大于冰盖下的冰流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位于南拒马河节制闸上游,全长约19km,主要采取闸前常水位的运行方式(保持节制闸前水位稳定),其冷冬年冰塞灾害严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下左图为冰塞的形成过程,下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深、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水深、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深与冰塞风险概率呈正相关B.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呈负相关
C.水深与冰塞风险概率呈负相关D.流速与冰塞风险概率呈正相关
2.在水深较浅时,造成高流速对冰塞风险概率的影响呈现图示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流速增大利于蒸发,水体温度较低B.前缘冰盖厚度薄,冰碎屑物易下潜
C.流水侵蚀能力增强,冰塞体被冲垮D.冰塞体收束水流,形成碎屑物增多
3.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的冰塞现象,下列对策中最适宜采取的是(     
A.全程地下输水B.定期人工破冰C.调节供水流速D.调节供水水深
2023-05-03更新 | 104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6 .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
2.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3.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2022-12-12更新 | 944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A.悬崖I、悬崖II、悬崖IIIB.悬崖II、悬崖I、悬崖III
C.悬崖I、悬崖III、悬崖IID.悬崖II、悬崖III、悬崖I
2.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     
A.高原面积变大B.地势西高东低C.山脉高度变高D.地势起伏变大
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式悬崖II的相对高度可能(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持续增大D.持续减小
2022-06-01更新 | 200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考二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某水库示意图,水库建成后,库区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明显减小。图中两条水位线显示的是月平均水位,一条出现在1月份,一条出现在7月份,一条出现在建坝前,一条出现在建坝后。



(1)结合月份和建坝前后信息,判断图中虚线代表的水位出现的时间。
(2)说明建坝前图示甲河段1月份洪涝多发的气候原因。
(3)指出水坝建成对7月份乙河段水面特征带来的变化。
(4)简析水坝建成后甲处河床泥沙颗粒变粗的原因。
2022-04-09更新 | 4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抚州市高考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9 . 在福建海坛岛君山山麓地带,发育着一个独特的海岸冲积扇——大砂山(见下图),其沉积物主要由山麓冲积扇常见的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和部分漫洪沉积构成,同时交替有海岸带的风沙沉积。研究人员用雷达探测甲——乙一线显示,冲积扇内部有一棱角状巨砾、粗碎屑堆积为特征的沉积层,在此沉积层出现的一些V型沟槽内有波状细层沉积物。大砂山北坡中下部发育有众多的风成草灌丛沙堆,南坡坡度较陡,表层物质以细砂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棱角状巨砾、粗碎屑堆积时,其沉积环境特点为(     
A.高温天气长B.水流落差小C.气候冷干D.降水强度大
2.波状细层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A.碎屑物的风化B.风力的搬运C.流水的搬运D.海水的搬运
3.推测该岛的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10 .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加查—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小的时期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2.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沙源地是(     
A.流动沙丘所在地区的岩石风化B.青藏高原西北部
C.塔克拉玛干沙漠D.雅鲁藏布江河床及沙滩
3.对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影响最大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2021-12-27更新 | 155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