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我国陆地地势最低(-15431m)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形成绿洲农业。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岩层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山体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曲折雄浑,寸草不生。图1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图2为火焰山景观图。

(1)指出觉罗塔格与火焰山岩层的新老关系并分析判断依据。
(2)指出吐鲁番盆地的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
(3)分析火焰山顺坡沟壑的形成原因。

2 . 广泛分布的砾石质河流中,河床从地势较陡的山区向广阔的平原搬运沉积物时,沉积物粒径会沿下游逐步细化。 当沉积物粒径下降至 10 mm~20 mm时,沉积物会在较短的距离内快速完成由中粗卵砾级别到极粗砂级别的转变,称为砾—砂过渡。某河流是一条位于苏格兰中部高地的小型曲流河。下图示意该河流砾—砂过渡中的河床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砾—砂过渡发生在(     
A.甲河段B.乙河段C.丙河段D.丁河段
2.该河流深潭中的砾石比条纹槽中的砾石更粗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流速快,搬运作用强B.河流水位深,沉积层较厚
C.基岩河岸崩塌,砾石大量堆积D.河流宽度缩窄,凹岸水流更畅
3.该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沉积物粒径的变化可反映出(     
A.河流搬运作用逐渐增强B.河床中砾石流动性减弱
C.河床淤积程度逐渐减弱D.河水分选能力逐渐增强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欧洲大陆的古冰盖开始消融,易北河在下游形成深切河谷。目前,易北河下游河谷已经成为北海近岸海域海底的水下峡谷,该处水下峡谷具备良好的沉积条件。图示意易北河流域的位置。


   
(1)分析末次冰期晚期易北河下游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
(2)与末次冰期相比,分析现今易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及成因。
(3)推测易北河口的水下峡谷利于沉积的条件。

4 . 黄土峁,是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为略呈穹起的平顶,四周既有凸形坡又有凹形坡,坡度变化不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上农民修筑梯田和上下坡道路较多的地貌类型(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峁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2.当地农民为发展农业多在黄土峁上修筑梯田,选择的位置一般在黄土峁的(     
①凹形坡下部②凸形坡上部③峁顶部④峁谷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当地村民在黄土峁上修建的通往峁顶的小径多修建于(     
A.凹形坡B.凸形坡C.峁坡斜沟D.峁坡谷底
2023-02-13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图2是图1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下题。



1.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多的河段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2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地壳断裂

6 . 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下切侵蚀。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半坡村落即为古代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下图为某中纬度地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漫滩可能发展成为新的阶地B.三级阶地形成时间最早
C.阶地形成期间,地壳持续抬升D.图中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多分布在阶地
2.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该河流的流向及对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由南向北、当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B.由南向北、河漫滩适合发展种植业
C.由北向南、西岸适合修建港口D.由北向南、7月可能是当地的冬季
2022-08-16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
(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
2022-05-09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地转偏向力可以影响风向和水流的方向。下图示意甲、乙两河流下游河段的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粗黑点表示河水自里向外流,“×”表示河水自外向里流。四图中能正确表示甲河床大致特征的是(     
A.B.
C.D.
2.两河流中的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9 . 风化坑和壶穴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屏山是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的花岗岩低山,三溪河流经北侧山脚,其上游以西约1km处为三溪水库(建于1959年),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河床出露。下图示意三溪河谷风化坑与河流壶穴发育的地貌部位(图中等高线为相对于全站仪设站的相时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溪河谷(     
A.风化坑发育位置较低B.风化坑仅分布在凸坡上
C.壶穴发育位置偏高D.壶穴仅分布在缓坡上
2.形成三溪河谷壶穴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2020-10-29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10 .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冻融作用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2.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
A.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B.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
C.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D.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
3.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侵蚀强度差异B.泥沙沉积差异
C.壶穴深度差异D.砂砾粒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