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间歇性抬升相关。下图为流向曾发生过改向的某河流某一河段阶地标高示意图,T₁T₆表示阶地年龄从新到老,阶地标高与水面高程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1.水面高程决定河流的流向,该河段流向发生改向的时期是(     
A.T1-T2B.T3-T4C.T4-T5D.T5-T6
2.造成该河流改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水位变化
2024-04-18更新 | 4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024·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的主要岩石是由(     
A.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B.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D.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
2.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     
A.流水多次向下侵蚀B.气候湿润程度增强C.风蚀地貌不断出现D.地层持续断裂下陷
2024-04-17更新 | 1207次组卷 | 12卷引用:卷A-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海南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2024-02-28更新 | 610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龙溪地处福建山区。九龙溪某河段基本沿着断层线分布,通过甲断面后向北流,形成山地曲流(如图)。曲流北侧岩溶地貌发育,以垂直方向的向下溶蚀形成落水洞和水平方向溶蚀形成溶洞为主。近年来,该河段下游修筑了水电站。



(1)简述九龙溪沿断层线发育的原因。
(2)指出曲流北侧岩溶地貌形成的必备条件。
(3)分析下游水电站运营过程中,蓄水和泄洪开闸放水对该河段岩溶地貌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       
A.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B.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
C.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2.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②拉尼娜气候事件   ③大气环流异常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A.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B.下游河床缩窄变深
C.大坝下游河流水动力增强,泥沙淤积增加D.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2023-11-14更新 | 978次组卷 | 20卷引用:地理(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6 . 滩坝砂体主要分布在湖盆的滨岸地带,单层厚度较小、横向连续性较差,受波浪作用改造强烈。图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区新近纪上干柴沟组滩坝沉积发育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坝体沙源主要来自(     
A.湖水挟带B.风力挟带C.冰川挟带D.河流挟带
2.滩坝横向连续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强烈侵蚀B.冰川差异性堆积C.波浪作用改造D.河流含沙量变化
3.与远岸坝相比,近岸坝(     
A.海拔低B.坝体大C.分选好D.颗粒小
2023-10-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庙湾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中段是低矮而平坦的鞍部。研究发现,有风化坑发育于裸露的基岩上,这些风化坑密集分布在5个地点,分别按数字1~5的顺序标注于图中。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侧壁内凹。由于风化坑出水口的存在,将能容纳水的深度称为最小深度,把坑口边缘最高的位置到坑底的高度称为最大深度。下图分别示意庙湾岛风化坑密集分布区及其典型风化坑的剖面。


   
(1)简述庙湾岛风化坑集中分布在中段的原因。
(2)比较风化坑最大深度与最小深度的深度增加速度快慢,并说明理由。
(3)分析庙湾岛风化坑侧壁内凹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甲图为伊犁河部分流域图,图中M处河段的河道是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状水系。乙图是甲图所示流域内山区、平原分别在暖季(5~9月)、冷季(10月~次年4月)一天中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图。



简要说明图中M河段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2023-05-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地理试题

9 . 金沙江谷地b处曾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体,并在其上游龙川江谷地形成湖泊。后因湖水外泄,湖泊逐渐消失。左图为龙川江谷地及其附近地形水系图,右图为图中a处河流阶地示意图,T1、T2为不同的河流阶地,这两个阶地深度(某阶地底部到上一阶地底部的垂直距离)差异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出现黄土状沉积物后,形成阶地T1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河水下切、河水侧侵、流水沉积B.河水侧侵、河水下切、流水沉积
C.河水下切、河水侧侵、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河水下切
2.阶地T1、T2深度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龙川江河水流量B.堰塞坝体垮塌幅度
C.湖相沉积物厚度D.下游山体滑坡规模
3.龙川江谷地形成多个河流阶地是因为(     
A.地壳多次发生沉降B.湖相沉积物不断增多
C.堰塞坝体多次垮塌D.龙川江地壳不断下沉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的主体是260万年以来堆积的黄土,主要成分是粉砂质沉积物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耕种的影响,黄土高原上不断发育沟壑,现今形成沟壑万千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第四纪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



分别指出间冰期和冰期黄土高原沟谷演变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2023-04-20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