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显著影响了黄河尾闾河段(利津以下)的冲淤变化,河口向海内推移速度大幅降低。受上游用水等方面影响,2015-2017年尾闾河段年径流量约为2002-2013年的56%。图1为黄河尾闾河段,图2为示意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冲淤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

(1)描述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尾河段冲淤状态的时空变化特点
(2)从流域协调的角度提出针对2015-2017年尾闾河段冲淤状况可采取的措施。
2024-05-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间歇性抬升相关。下图为流向曾发生过改向的某河流某一河段阶地标高示意图,T₁T₆表示阶地年龄从新到老,阶地标高与水面高程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1.水面高程决定河流的流向,该河段流向发生改向的时期是(     
A.T1-T2B.T3-T4C.T4-T5D.T5-T6
2.造成该河流改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水位变化
2024-04-18更新 | 4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024·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的主要岩石是由(     
A.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B.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D.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
2.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     
A.流水多次向下侵蚀B.气候湿润程度增强C.风蚀地貌不断出现D.地层持续断裂下陷
2024-04-17更新 | 1207次组卷 | 12卷引用:卷A-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海南专用)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2024-02-28更新 | 610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下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A..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B.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D.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
2.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可推知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距今4250~4000年该地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①区域地壳抬升     ②区域地壳下沉     ③区域气候变湿     ④区域气候变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3.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A.黄河下切侵蚀减弱B.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黄河水位基本稳定D.区域气候干湿交替
2024-02-08更新 | 119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6 .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形成“陆上丝绸之路”基本干道,以当时的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张骞等人行至敦煌地区所见到的地貌景观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2.关于图示四地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B.乙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
C.丁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丙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7 . 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为抗旱保供水,水利部自8月16日起,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已累计向下游补水9.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运行后,流水作用在库区发生的变化是(       
A.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B.侵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加强
C.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减弱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2.造成此轮大范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①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②拉尼娜气候事件   ③大气环流异常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影响有(       
A.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B.下游河床缩窄变深
C.大坝下游河流水动力增强,泥沙淤积增加D.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2023-11-14更新 | 978次组卷 | 20卷引用:地理(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庙湾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中段是低矮而平坦的鞍部。研究发现,有风化坑发育于裸露的基岩上,这些风化坑密集分布在5个地点,分别按数字1~5的顺序标注于图中。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侧壁内凹。由于风化坑出水口的存在,将能容纳水的深度称为最小深度,把坑口边缘最高的位置到坑底的高度称为最大深度。下图分别示意庙湾岛风化坑密集分布区及其典型风化坑的剖面。


   
(1)简述庙湾岛风化坑集中分布在中段的原因。
(2)比较风化坑最大深度与最小深度的深度增加速度快慢,并说明理由。
(3)分析庙湾岛风化坑侧壁内凹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的河流地貌是____
(2)甲处附近海水盐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选填“入海径流”或“降水”)
(3)某研学小组观察乙处的河流,发现河道呈“S”形弯曲,推测弯曲的原因是地势较____。(选填“平缓”或“陡峻”)
(4)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大气垂直方向上形成____气流;海洋增温____,大气垂直方向上形成下沉气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