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和某地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循环,图中序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题)。
A.③——水汽输送       B.④——植物蒸腾       C.⑤——降水       D.⑦——地表径流
(2)图展示的地貌类型为____,图中序号①、②分别对应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_
(3)人类可以利用水循环原理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趋利避害。请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4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旨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图为黄河流域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典型地貌分别是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黄土高原冲沟普遍发育且规模较大。流水侵蚀是冲沟发育的主要动力,其中____侵蚀使沟谷不断变长,____使沟谷不断加深,____使沟谷不断变宽。
(3)乙河段分布有众多水电站,该河段地势起伏大,多____(地貌名称),谷底____,两岸____
(4)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众多的冲积扇,从形态和物质组成角度描述其特征。
19-20高一上·江苏无锡·期末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戊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
(3)图1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其成因是____
2023-11-24更新 | 117次组卷 | 42卷引用: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单元AB卷(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 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质剖面示意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该地区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
2023-11-10更新 | 486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易考易错单元卷)-【易考易错单元测】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易考易错单元测试卷(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沟拥有科尔沁沙地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残遗原始森林,生态价值较高。历史上,大青沟流经该地,在气候变化和河流作用影响下,河岸形成沙地。河岸沙地形成后,河道逐渐萎缩,靠风媒扩散的沙地植被群落快速定居。河流彻底改道移走后,该地植被继续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大,动物传播逐渐取代风力传播成为种子传播的主要方式。森林群落成熟后,原来大青沟较低的河床进一步发育成溪流。左图示意科尔沁沙地的位置,右图示意大青沟植物群落形成及环境演变模式。



(1)简述大青沟河岸沙地能发育植被的自然条件。
(2)分析大青沟植被演替过程中种子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
(3)说明植被促进溪流发育的机制。
2023-11-08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02能力考提升卷)-【难度分层·单元必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检测分层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吕梁山东麓的临汾盆地地处于我国半湿润气候带,汾河贯穿其间。仙洞沟冲积扇(下图)位于临汾盆地中部,它是临汾盆地中相对面积较大、平面上扇形形态较完整的冲积扇之一。


   
(1)简述仙洞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仙洞沟冲积扇相对面积较大、扇形形态较完整。分析其原因。
(3)分析扇缘处耕地分布较多的原因。
2023-10-27更新 | 842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02能力考提升卷)-【难度分层·单元必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检测分层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阔河道频繁摆动、出汉、改道,每一次改道都经历由地下河到地上河决口的过程。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黄河口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黄河尾间河道逐渐萎缩,断流频繁,泄洪能力降低。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保证黄河不断流的同时改变了下游尾闾河道地貌。图1为黄河尾闾河道位置图,图21950—2017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统计图。

          

(1)简述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发生周期性改道的原因。
(2)描述1950—1999年,黄河尾闾河段来水、来沙量变化状况及原因。
(3)指出2002—2017年利津水文站来水、来沙量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其对尾闾河道河床的影响。
2023-09-27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左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小镇景观。


     
(1)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出该季节沙坝东西两侧面积减少的成因区别。
(2)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汇处。主峰7782米,是中国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境内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高山构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下左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



(1)说出那木拉错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从内、外力作用简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
10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是在图1中____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____。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____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图____(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____(填数字),该照片是在图1中____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甲:____乙:____丙;____
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5)从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____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____其中,甲地和乙地相比,景观季节变化更明显的是____地。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试从生物和气候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2023-09-20更新 | 77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