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到外侧(东北)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左图)分布。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右图示意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



(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测依据。
(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3)说明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 . 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为长江的西源,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研究发现,辫状河道可能成为风沙的来源地,从而对途经这里的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甲图为沱沱河景观,乙图示意1961~2019年沱沱河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沱沱河辫状水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河道平坦开阔③冰川侵蚀显著④流量季节变化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根据近年来沱沱河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出沱沱河地区(     
A.森林覆盖率上升B.河道变化频繁
C.形成河流阶地D.冰川面积扩大
3.推断沱沱河辫状河道能成为风沙来源地的主要原因是(     
A.河道冻融变化B.河道水位的季节变化
C.冷锋频繁过境D.不合理土地利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远流长,流经各地的地貌景观多样。读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A地貌为典型的____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____作用常形成峰林、峰丛等景观;在地下,由于____作用常形成溶洞景观。
(2)推测C地貌从①到②,颗粒物大小的变化规律是____
(3)D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景观图中的地貌类型可能出现在长江入海口处的是____(填字母),它主要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南部,为沅江源头,最后注入洞庭湖。清水江干流绝大部分河段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大多厚2~3m,最厚的也仅7m。图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阶地海拔与年龄分布图。


   
(1)描述施洞观测点河流阶地T1和T2的形成顺序过程。
(2)比较翁东和三江两个观测点河流向下蚀的速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分析该河流阶地上沉积物薄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调研地理试题(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的700多年间造就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1855年黄河北归。下图左为苏北黄河故道所在区域图,下图右示意了苏北古黄河三角洲淤积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④的形成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2.河水与海水性质不同,河流入海常形成河口锋(如图),近岸海面形成“泾渭分明”现象。黄河夺淮入海期间,该处河流入海口(     
A.河口锋倾角逆转,河水下沉海水上浮
B.河口锋活动频繁,阴雨天气明显增多
C.泾渭分明线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更显著
D.泾渭分明线因河水含沙量增大而消失
3.1855年后,导致该区域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陆源泥沙沉积减少 ②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③海水侵蚀作用突出 ④地壳上升运动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下图示意现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



(1)简析湄公河河口段形成“九龙入海”的自然原因。
(2)判断湄公河流域距令1.2~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析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
2022-01-11更新 | 913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

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

(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
2024-04-17更新 | 1178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图1)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图2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023·四川自贡·一模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

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

入汇岸别淤积计算总河长
(km)
入汇角度(°)淤积总量
(万m³)
淤积强度
(万m³/km)
左岸195.7>90880045.0
220.6<9015206.89
右岸58.6>90242041.3
152.6<9011107.27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
(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023-12-19更新 | 871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亚速海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海岸外的内陆海,其西部有一条名叫阿拉巴特岬的狭长沙坝,亚速海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秋、冬季节盛行偏北风,风力强劲,多风浪,冬季沿岸有结冰现象。下图为亚速海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试推测顿河入海口泥沙淤积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调查发现每年冬季亚速海北部海湾的平均结冰厚度明显大于南部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海域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易结冰;②南部海域与黑海相连,盐度较高,不易结冰;③北部泥沙淤积导致水浅,易结冰;④北部纬度较高,气温偏低,易结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以下关于阿拉巴特岬沙坝所受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浪侵蚀作用;②海浪沉积作用;③河流侵蚀作用;④河流沉积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