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堆积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燥,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溜中洪水时先后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I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Ⅱ时段,河水流量变大,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由1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冲刷一一淤积的过程
2.与P值呈正相关的是(     
A.洪水期降水强度B.河床沉积物硬度
C.上游植被覆盖率D.下游河流含沙量
3.对于Ⅲ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说法正确的是(     
A.a侧可能为凹岸,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
B.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不易被侵蚀
C.b侧可能为凸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D.b侧可能为左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
2024-04-24更新 | 53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8-10题原题及变式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受径流水沙、海洋动力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黄河尾闾河道的水沙条件,河道冲淤发生显著变化。左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右图示意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强度变化(小于0为受到冲刷,大于0为得到淤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年后,黄河尾闾河道每年由冲刷转为淤积的时期在(     
A.6—7月B.8—9月C.9—10月D.10—11月
2.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整体表现由侵蚀转向淤积,主要是因为(     
A.中游水土流失加剧B.潮汐输沙量增加
C.中游大力植树造林D.潮汐侵蚀力减弱
3.影响2002年以后甲一乙段与乙一丙段冲淤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径流量B.径流含沙量C.河道比降D.河道长度
2024-04-19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8-10题原题及变式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中南半岛的洞里萨湖被称为“柬埔寨的心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湄公河的双重影响,洞里萨湖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和急剧消退,因此洞里萨湖与洞里萨河和湄公河之间的水流方向在不同季节会发生改变,由此也形成了巨大的水沙互动、反馈和顶托效应。泥沙淤积加剧,导致洞里萨湖的入口和洞里萨河部分河段形成沙洲。下图示意洞里萨湖、湄公河、洞里萨河位置。

(1)分析洞里萨湖湖泊面积会快速扩张和急剧消退的原因。
(2)说明洞里萨湖的入口和洞里萨河部分河段形成沙洲的原因。
(3)有人认为在洞里萨河上修建水坝难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时空变化,请说明理由。

4 . 小开河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自黄河下游引水灌溉。与其他引黄灌渠在渠首设沉沙池不同,小开河灌区在远离引黄闸口的地方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开创了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的先例。图示意小开河灌区干渠纵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小开河灌区(渠首不设沉沙池的自然条件是(     
A.多基岩B.海拔高C.易渗漏D.坡度大
2.为保证干渠泥沙尽可能多的输送至沉沙池,渠道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有(     
A.模拟自然河道弯曲B.渠顶加盖减少降尘
C.拓展渠道平均宽度D.过水断面衬砌硬化
3.甲处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是为了(     
①便于干渠检修清淤②便于附近支渠引水
③增加输沙干渠平坦段比降④实现土石挖填平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3-09更新 | 60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8-10题原题及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12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园区内冰雪建筑的建设原料取自松花江畔,其建设对冰块厚度要求很高。左图为松花江哈尔滨某段示意图,右图为2024126日日落前,两架直升机在冰雪大世界上空巡逻时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河流冰层厚度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在河流未完全封冻到底的情况下,若只考虑单一因素,那么(     
A.积雪越厚,冰层越厚B.水速越慢,冰层越厚
C.水深越深,冰层越厚D.含沙量越大,冰层越厚
2.左图所示河段水速是影响冰层厚度的主导因素,且该河段水速与河道形状密切相关,从冰厚度角度推测,图示河段最佳采冰地点为(     
A.A地B.B地C.C地D.D地
3.右图中直升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024-03-01更新 | 51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1 地球地图、地球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偏北风。湖北岸发育有许多冲积扇,其中泉吉河冲积扇、沙柳河冲积扇两处扇缘发育完整。研究表明,受热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等因素影响,沙柳河沿岸物种丰富度整体随湖泊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图为青海湖北部冲积扇分布,表为泉吉河、沙柳河和烂泥湾河流域特征比较。


河流落差/m长度/km流域面积/km2
泉吉河1108665567
沙柳河1500105.81442
烂泥湾河(已废弃)69527154

(1)指出图示青海湖北岸规模最小的冲积扇,并分析原因。
(2)对青海湖北岸两处冲积扇缘发育完整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沙柳河沿岸物种丰富度空间变化的原因。
2024-02-29更新 | 38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18题原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曾是3个互不联通的断陷盆地(下图),黄河注入河套盆地。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一河套大湖。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


(1)判断70~60kaB.P.期间河套盆地(湖泊)水体盐度的变化,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7~5kaB.P.期间吉兰泰—河套大湖的变化。
(3)有学者提出猜想:由于泥沙淤积和黄河改道,导致吉兰泰—河套大湖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河套平原。请作出合理解释。
2024-02-28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   三峡大坝蓄水后干流河道和支流河口段普遍淤积,汇口形成类似拦门沙的淤积体。香溪河为山区性河流,属长江支流,其汇口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内。距离三峡坝址仅30Km,2002-2015年间河口段6.6km范围内淤积泥沙超241m³,口门附近断面最大抬高约12m,香溪河河口段淤积的泥沙以干流倒灌为主。2012年后,香溪河口段泥沙淤积幅度逐渐趋缓。下图为香溪河与长江地理位置关系图。

(1)推测拦门沙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香溪河河口段出现干流倒灌形成的泥沙淤积现象,试分析原因。
(3)有专家指出香溪河河口段拦门沙形成风险不大,请推测该观点提出的理由。
2024-01-26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20世纪80年代,我国河流地貌专家系统性地开展了对黄河不同阶段的发育历史的研究,发现黄河在中游段的发育年龄在170万年左右,中下游段的年龄在120万年以内,上游段的年龄在10万年以内。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黄河发育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的黄河属内流水系B.最早形成的黄河属外流水系
C.黄河上游地壳一直下降D.黄河中游地壳一直下降
2.研究黄河发育年龄的主要对象是(     
A.河谷形态B.河流阶地C.河道变迁D.流量变化
2024-01-19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8-10题原题及变式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形成的扇状三角形冲积平原。黄河口海岸线的演变主要取决于黄河入海泥沙的堆积过程与海洋对泥沙的侵蚀过程。下图示意1998-2018年黄河口侵蚀、淤积面积变化。

(1)简述1998——2018年黄河口不同时段的淤积、侵蚀面积变化特征。
(2)指出2006—2016年黄河口面积的变化趋势并推测其可能原因。
2024-01-17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17题原题及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