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坑是喀斯特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而成的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其四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某团队在云南某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中的样带分布。



(1)说明云南利于天坑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选出四个样带中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一个,并分析原因。
(3)分析甲样带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的原因。
2023-05-17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由坚硬的板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层层堆叠而成。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物种多,如:珙桐、冷杉、黔全丝猴、豹等。珙桐是第三纪(距今约6500万年-250万年)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喜生长在气候凉爽、潮湿背阴的环境中,该区拥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珙桐连续分布区。佛光是太阳光与云雾中的水滴经过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自然现象。梵净山的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顶都是佛光多发地带,为游客带来奇异的旅游体验。



(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梵净山形成中的外力作用过程。
(2)试分析梵净山佛光多发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梵净山珙桐等孑遗物种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2022-10-14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境内,濒临大西洋。纳米布沙漠是一片凉爽的海岸荒漠,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

材料二:纳米比亚的海岸线上,广阔的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形成壮观的“倒沙入海”奇景。

材料三:纳米布是纳马语,意为“一无所有的地方”,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四: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


   
(1)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纳米布沙漠降水稀少的原因。
(2)推测“倒沙入海”奇景的多发季节及形成条件。
(3)试分析该地气候凉爽的原因及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万年以来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图左为邛海流域图。1998~2018年间,图左中的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多发,入湖泥沙使湖岸线平均每年向湖心推进5542米。泥石流暴发主要取决于短历时雨强和前期土体含水状况,19987615时官坝河流域暴发泥石流,图右为该次泥石流暴发前后官坝河流域累计降雨量统计图。

(1)说明邛海流域地形对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此次降水过程对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判断邛海未来是否会消失,并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5 . 冰川地表反照率是指冰川表面反射太阳总辐射与接收太阳总辐射的比率,即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萨吾尔山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呈东西走向,北临额尔齐斯河谷,南接和布克赛尔盆地,是新疆内陆水系和北冰洋水系的分水岭。萨吾尔山冰川总数共计21条,其中包括木斯岛冰川。木斯岛冰川位于萨吾尔山北坡,是吉木乃县重要的地表水源地。下图示意不同时期木斯岛冰川地表反照率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木斯岛冰川固态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和布克赛尔盆地B.当地河湖水系C.北冰洋D.大西洋
2.木斯岛各时期冰川地表反照率最稳定的海拔范围是(     
A.3200-3300mB.3300~3400mC.3400~3500mD.3500-3600m
3.木斯岛冰川地表反照率在同一海拔高度由冰川中部到冰川边缘的变化特征是(     
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分裂成了数个湖面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的湖盆。该区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形成了广布的覆沙层。春末和夏季,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能在本区形成一定的降水。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



(1)说明南部山地现代冰川分布较广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覆沙层对泉水出露带形成的作用。
(3)分析中新世后地壳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61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7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届辽宁省沈阳二中年高三第四次阶段测试地理试卷

8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9 .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形成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A.粤东B.苏北C.川西D.陕北
2023-09-01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1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长短,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为保障身体健康,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2021-12-16更新 | 729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