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M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为主,中上游峡谷与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M河下游发育于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陷的较稳定区域。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末次冰期结束时,流域降水略有增加,区域水系重组,M河流域下游泥沙沉积速度明显加快。距今6千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南侧海湾形成了F咸水湖。图为当前M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形成过程。
(2)分析水系重组后M河下游泥沙沉积速度变快的原因。
(3)简述F处由海湾演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024-04-21更新 | 899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潮湿或地表积水的环境中,死亡植物体分解缓慢,有机物不断积累,这些积累的有机物被称为泥炭,积累泥炭的土地被称为泥炭地。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苏门答腊岛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泥炭地。当地基于经济目的,一方面大规模采伐热带雨林,另一方面排空泥炭沼泽积水,然后放火烧掉泥炭,进行农田和经济林的开发。有专家认为,未来苏门答腊岛有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风险(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碳源则相反)。目前印尼政府已颁布法规保护和逐渐恢复泥炭地。

(1)分析苏门答腊岛泥炭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原因。
(2)简述苏门答腊岛“碳汇”功能降低并逐渐转变为“碳源”的过程。
(3)说明保护苏门答腊岛泥炭地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西昌市区东南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万年以来该湖泊地质构造稳定,图左为邛海流域图。1998~2018年间,图左中的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多发,入湖泥沙使湖岸线平均每年向湖心推进5542米。泥石流暴发主要取决于短历时雨强和前期土体含水状况,19987615时官坝河流域暴发泥石流,图右为该次泥石流暴发前后官坝河流域累计降雨量统计图。

(1)说明邛海流域地形对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此次降水过程对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判断邛海未来是否会消失,并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地理试题

4 .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2.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B.气候趋于湿润C.海拔高度增加D.内流区面积增大
3.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B.先增强后减弱C.持续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
2024-03-27更新 | 116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域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4%。下图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2.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B.表层土壤浅薄C.岩层可溶性弱D.植被稀疏
2023·广东·模拟预测

6 . 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该地经历了浅淡水湖辫状水系盐湖沙丘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I沙丘的沙粒最有可能来自(     
A.山地B.断层C.湖滩D.河滩
2.与阶段I相比,可以推测出阶段Ⅱ(     
A.盛行风更强B.降水变率更小C.降水变率更大D.水体更新更慢
3.阶段Ⅱ到阶段Ⅲ的过程中该区域的表现可能为(     
A.小气候趋于暖湿B.生物多样性锐减C.土壤盐碱化减弱D.地下水位大幅上升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沼泽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陆地沼泽化是泥炭沼泽发育的一种方式,一般在湿润的条件下泥炭沼泽具有更高的碳累积速率,随着垂直方向上的泥炭积累,地下水位上升,泥炭沼泽在水平方向上向周边扩展。左图为某泥炭沼泽水平方向扩展过程图,图中数字为泥炭发育年龄(单位:距今千年)。右图为该泥炭沼泽某时期沿左图AB线所做的剖面示意(省略了地表植被)。


   
(1)根据左图中泥炭发育年龄描述该泥炭沼泽发育过程中的水平扩展方向。
(2)判断右图所示的年代,并说出判断依据。
(3)根据泥炭沼泽扩展速率分析距今4—5千年时该地区气候对泥炭发育的影响。
2023-05-28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无定河流域地处我国湿润和干旱过渡区,是风力与流水交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毛乌素沙地位于该流域西北部。MN河段河道破坏了风沙的输移方式,形成风沙—黄土的分界线,分界线的西北侧以沙丘为主,风沙活动频繁,东南侧以黄土为主。左图示意无定河流域,右图示意不同颗粒的风沙活动三种输移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MN段河道,被破坏的主要风沙输移方式是(     
A.悬移、跃移B.悬移、蠕移C.跃移、蠕移D.全都被破坏
2.通过上题风沙输移方式,沙粒在年内的空间输移过程(     
A.冬半年大颗粒风沙沉降河道B.夏半年小颗粒风沙沉降河道
C.冬半年通过河流输送到下游D.夏半年通过风力输送到下游
3.相比MN段河道,AB段没有成为风沙—黄土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沙地生态恢复好B.河流径流量较小、河道窄
C.区域风力搬运作用弱D.河流蒸发量太小、作用弱

9 .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1958年7月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可以推测O、P两点(     
A.补给量不同B.流速不同C.取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
2.当流量为5000m3/s时,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B.修建水库C.水土流失D.打坝淤地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由坚硬的板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层层堆叠而成。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物种多,如:珙桐、冷杉、黔全丝猴、豹等。珙桐是第三纪(距今约6500万年-250万年)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喜生长在气候凉爽、潮湿背阴的环境中,该区拥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珙桐连续分布区。佛光是太阳光与云雾中的水滴经过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自然现象。梵净山的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顶都是佛光多发地带,为游客带来奇异的旅游体验。



(1)根据图文材料,说出梵净山形成中的外力作用过程。
(2)试分析梵净山佛光多发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梵净山珙桐等孑遗物种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2022-10-14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