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风韵。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而成,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吉林的冬季,清晨的气温一般低至-20℃一一25℃。尽管松花湖上面结了1米厚的坚冰,而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达到4℃。这25℃至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锅般地,腾起浓雾。水雾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等的树枝上,于是,雾凇就这样形成了。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下图为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和景观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当地“夜看雾"的景观多出现在冬季晴朗夜晚的原因。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吉林市丰满水电站附近常出现雾凇的原因。
(3)如果冬季吉林雾凇景观消失,推测可能的原因。
2023-03-17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3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1.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A.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
3 . 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B.副热带高气压C.东北信风D.东南季风
2.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①②④⑤地哪一处
A.①地B.②地C.④地D.⑤地
3.当北京时间19:30时,⑤地刚好日出,该日③地的昼长大约是
A.11小时40分B.13小时C.15小时D.12小时20分
4 .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可知,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河流水位降低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可知,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河流水位降低
③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3-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海洋混合层厚度常常受海水温度、风浪搅拌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20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研究发现,该海区海水混合层厚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1)指出图中表示海洋混合层、温跃层的圈码。
(2)比较海洋混合层、温跃层海水性质的特点。
(3)推测该海区海水混合层厚度最大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024-02-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7 . 菲律宾薄荷岛上有大量石灰岩圆锥状山丘,高度40~120米,山上长草、山下长树,山体形似草堆,每年有一两个月“草堆”干枯,转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下图甲图为“‘巧克力山’景观图”,乙图为“薄荷岛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能够观赏到褐色“巧克力”的最佳旅游时间是(     
A.12~2月B.3~5月C.6~8月D.9~11月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亘半岛,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古冰川作用显著。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菠萝的海形成。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



(1)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山地的地形特征。
(2)推测第四纪以来波罗的海的形成过程。
(3)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在仍有冰川存在的原因。

9 .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春夏季刮大风时,风沙流挟带的沙粒遇到红柳丛的阻挡产生沉积,形成不同厚度的沙层;年复一年,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越长越高,从而形成红柳沙包。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具有红柳沙包的形成条件。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红柳沙包最可能成片分布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2.利用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可推测该地区(     
A.物种变化B.气候环境变化C.月相变化D.地球年龄

10 . 也门索科特拉岛的龙血树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下面图1为也门索科特拉岛上的龙血树景观图,图2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推测当地龙血树叶片的特征是(     
A.扁平而宽阔B.厚且表面有蜡质C.质地软而轻薄D.冬季变黄落下
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A.适应湿热的气候B.抵御强烈的风沙
C.增加接受光照的面积D.收集雨水
2024-02-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期末)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