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麦兹巴赫湖位于阿克苏河上游,是伊利尔切克冰川(分南北两支,北支退缩明显)作用下形成的堰塞湖。夏秋季节,堰塞湖溃堤多发,湖水排水过程受冰坝升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伊利尔切克冰川北支融化后退使冰川北支前缘形成湖盆
②伊利尔切克冰川南支阻塞湖盆形成冰坝
③伊利尔切克河溯源侵蚀形成湖盆
④冰坝形成后冰川融化,积水成湖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关于麦兹巴赫冰川堰塞湖从“溃堤—湖水排出—排水结束”的发展过程先后排序是(     
①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不断流入冰川湖
②冰下通道打开,湖水开始排出
③当湖水达到一定深度,冰坝漂浮
④当湖面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漂浮的冰坝会下降再次阻塞冰川湖
⑤排水结束,并再次冻结底部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③②④⑤①
2024-04-09更新 | 75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2 . 土壤水(SoilMoisture,SM)作为联系大气—植被—土壤—地下水系统的纽带和植心,对地表蕊散发、水的运移、碳循环有很强的控制作用.是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直接来源。而植被的生长能够通过改变蒸散发及地表径流等水文过程反作用于土壤水.二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下图示意我国不同降水梯度下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与土壤水相互作用关系(相关系数正值为正影响。负值为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植被GPP与土壤水(SM)关联性,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于800mm时,GPP对土壤水均为正影响
B.降水量为200—400mm时,GPP对小于100cm深度的土壤水正影响最大
C.随降水量的增加,100-289cm土壤水对GPP正影响转为负影响
D.随降水量的增加,小于100cm土壤水对GPP的正影响增加
2.依据图中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干旱地区,植被根系对土壤水的吸收导致深层土壤水向上层运移补给支持植被生长,导致该地区较深层(100-289cm)土壤水的降低
B.温带草原区及温带荒漠区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及农田为主,根系较浅,植被GPP与浅层(0-100cm)土壤水的相互作用相反
C.在降水量≥2800mm时,浅层(0-100cm)土壤水对GPP是负影响,因为森林根系较深,吸收深层(100-289cm)地下水
D.基于土壤水的支持作用,在各个土层深度和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水对GPP整体都是正影响
2024-04-12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硅铝酸盐持续分解出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形成灰色风化壳。已形成的灰色风化壳久经化学风化会演变为红色风化壳。夷平面是一种与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相关联的大尺度地貌景观,将夷平面与风化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现代夷平面研究的主流。

辽东半岛埋藏较厚的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较为强烈的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加速风化壳的形成。随着辽东半岛被逐渐夷平,逐渐形成表层为红色风化壳,下层为灰色风化壳的格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目前辽东半岛仅存红色风化壳,部分地区表层覆盖风成黄土。下图示意辽东半岛夷平面—风化壳发育阶段。



(1)分析辽东半岛岩溶作用对加速风化壳形成的意义。
(2)目前,辽东半岛未发现灰色风化壳,据材料推测其指示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特征。
(3)简述黄土覆盖对辽东半岛风化壳的影响。
2023-04-18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山东卷 08 植被与土壤-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山东专用)

4 . 海水结冰情况受水温、盐度、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海洋表面大面积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称为洋面封冻效应。图为南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9月
2.下列现象不受“洋面封冻效应”影响的是(     
A.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变干B.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作用减弱
C.表层海水生物数量会减少D.陆地径流汇入海洋量会增多

5 . 高海拔盆地泥炭层被誉为“古气候研究理想档案”。泥炭层由泥炭和少量泥沙构成。泥炭是沼泽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主要物质是沼泽植物残体。泥炭的腐殖质数量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可用于指示古气候。下表是两类泥炭分布区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分类甲类乙类
地点长白山哈尼青藏高原红原湖北神农架福建天湖山
地面高程/m882~90034661700~17601180
年均降水量/mm743.3753.01528.41800.0
年均气温/℃3.031.107.415.80
指示作用腐殖质数量多,指示气候暖湿时期腐殖质数量少,指示气候暖湿时期
微生物活动能力土温20℃~30℃、湿度60%~80%时,微生物活动能力最强;水热状况距此范围越远,微生物活动能力越弱。

1.高海拔盆地泥炭层被誉为“古气候研究理想档案”,与低地泥炭层相比,高海拔盆地泥炭层(     
A.与古气候更具一致性B.人类活动影响小,连续性好
C.厚度大,研究便利D.沉积速率快,分层更显著
2.泥炭层泥沙平均粒径所指示的古气候要素,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B.气温C.风力D.降水
3.全球气候变暖,甲乙两类泥炭分布区的腐殖质数量趋势相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类:沼泽植物的生物量增加       ②乙类:夏季的微生物活动能力被抑制
③甲类:腐殖质的分解速度变慢       ④乙类:泥炭层腐殖质的收入大于支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时期黄河干流尚未形成,流域内分布着一些互不连通的湖泊。黄河是在贯通一系列古湖的基础上形成的,三门峡段曾是黄河东流入海的最后一道关隘。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为黄河的贯通奠定水动力基础。在晚更新世时期,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简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黄河贯通古湖所起的水动力作用。
(2)推测古三门湖湖盆沿渭河自西向东古湖相沉积层的厚度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
(3)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
2023-12-27更新 | 425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山东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处于冻结状态且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地下土层,通常被认为是隔水层,可减弱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表层冻土随温度变化出现土层冻结、融化的过程,称为冻融过程。冻土的冻融变化,土壤的水,热过程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植被又通过削弱和保温等作用,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反作用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下表为青藏高原安多河谷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区植被覆盖率。

植被类型藏嵩草沼泽草甸荒漠草地高山垫状植被稀疏草皮
植被覆盖率/%80~9050~8040~5010~2010~20
(1)表中藏嵩草分布区冬夏季冻土冻融过程最不显著,试分析原因。
(2)从冻土角度说明藏嵩草分布区植被生长较好的原因。
(3)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冻土退化明显。在下图中画出冻土退化导致该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8 . 2021年台风“烟花”于7月25日登陆舟山普陀区,受“烟花”带来的暴雨影响,浙江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初期,台风雨水下渗使得原来干燥的斜坡覆盖层含水量增加,当雨水下渗至覆盖层与较为完整基岩接触面时,地下水沿接触面由上部向下部排泄,坡体覆盖层软化并沿滑动面缓慢滑动。植被根系深浅、树冠大小对固坡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雨水入渗,加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作用下,坡体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渗增重等差异而发生滑动,其滑动的情况是(     
A.上部、下部同时缓慢滑动B.上部、下部同时快速滑动
C.上部先滑动、下部后滑动D.下部先滑动、上部后滑动
2.强风暴雨作用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固坡所起的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乔木、草本、灌木B.草本、灌木、乔木
C.草本、乔木、灌木D.灌木、草本、乔木
2023-09-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通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洞穴滴水衔接了洞穴外部环境和内部沉积物,能够反映出洞穴内外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围岩指隧道或洞穴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不同季节,洞穴内外通风模式有所不同。图示意广西某洞穴(有竖井与外界相通)的洞穴外大气二氧化碳、洞穴内二氧化碳、洞穴内滴水水温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洞穴滴水的水温,判断洞穴内的热量(     
A.夏季受围岩影响,洞穴内热量减小B.夏季受大气影响,洞穴内热量增大
C.冬季受围岩影响,洞穴内热量增大D.冬季受大气影响,洞穴内热量减小
2.造成冬季洞穴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夏季的主要因素有(     
①流水溶蚀作用弱②植被根系呼吸作用弱③植物光合作用弱④微生物分解弱
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1月25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强寒潮天气,两三天后,东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发育一个强大低压中心,其高度达数千米,受其影响,东北地区形成一种特殊的暖锋天气,带来大范围降雪,下图示意该次暖锋形成时海拔500米高度天气形势。



(1)用黑实线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该暖锋,并用箭头标注该暖锋移动方向。
(2)说明鄂霍次克海在该暖锋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3)指出受该暖锋影响,东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变化。
2023-04-27更新 | 48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