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2022-10-15更新 | 5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门多萨是阿根廷葡萄酒的主产区,经常受到佐达风(安第斯山区空气下沉运动时形成的一种干热风)的影响,夜间尤为显著。圣马丁货运铁路横跨阿根廷经济最具活力的五个中部省份,途经粮食主产区和矿产出口大省,是门多萨葡萄酒运往东部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唯一铁路主干线。2019年中国铁建集团承接的该铁路一期改造项目完工,该项目西段采用单线,东段采用双线,改造后铁路时速提高到90千米。新冠疫情期间,门多萨的葡萄酒公司利用上海运送医疗用品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班,以优惠的运输价格将葡萄酒运往中国,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下图示意圣马丁货运铁路位置。


   
(1)解释门多萨佐达风夜间更为显著的原因。
(2)与东段采用双线运输不同,推测圣马丁货运铁路西段采用单线的原因。
(3)从交通角度分析疫情期间门多萨葡萄酒在我国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原因。
2023-07-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克拉玛干沙漠(图1)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高达 2500~3400 毫米。该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达40℃以上。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达每秒300米。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为细沙和粉沙,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发育成熟土壤。研究小组发现,在无风和微风的天气下,沙漠会出现热力扬尘,造成绿洲草地退化。图2示意5月某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绿洲草地地表温度状况。



(1)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细沙和粉沙的原因。
(2)指出该地热力扬尘最强的时段,并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释。
2023-12-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广大沙区造林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甘肃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沙治沙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积沙带(也称流沙积沙带)。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图1),该地多大风且主导风向显著,历史上深受风沙危害。该县20世纪50年代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积沙带经历了70多年形成发育,高度稳定在6—14米不等,且目前处于稳定阶段。图2示意气流在迎风坡的分流,图3示意载荷气流经过沙丘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推测甘肃绿洲与积沙带的相对方位,并指出影响积沙带变化的自然因素。
(2)结合材料,解释积沙带自然增高的原理。
(3)风经过积沙带后,风速明显降低,说明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动沙丘较少,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较多。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经过长期治沙,近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1)说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较少的自然原因。
(2)据图,比较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3)从气温角度解释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比夏季高的原因。
2022-07-2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


材料二   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主要的“居民”是海鸟,海鸟种类多数量大,这些海鸟每天吃掉的鱼虾多达1000吨。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


(1)说明图中平行山脉的形成原因。
(2)分析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
2020-10-20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甲烷等形式进入大气,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溶解有机碳的输出量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左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图,右图为亚马尔半岛出现的神秘地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极地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①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北极地区增温
②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③大气中水汽量增加,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高纬地区变暖,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输送到极地的热量减少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图中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
3.自2014年以来,鄂毕河入海口附近的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了巨型地洞(最大直径约80米、深约50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A.冻融塌陷B.流水侵蚀C.陨石撞击D.甲烷爆炸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P地区的地貌名称。分析图中P地区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试分析其原因。
2022-02-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土壤水(SoilMoisture,SM)作为联系大气—植被—土壤—地下水系统的纽带和植心,对地表蕊散发、水的运移、碳循环有很强的控制作用.是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直接来源。而植被的生长能够通过改变蒸散发及地表径流等水文过程反作用于土壤水.二者有很强的关联性。下图示意我国不同降水梯度下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与土壤水相互作用关系(相关系数正值为正影响。负值为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植被GPP与土壤水(SM)关联性,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于800mm时,GPP对土壤水均为正影响
B.降水量为200—400mm时,GPP对小于100cm深度的土壤水正影响最大
C.随降水量的增加,100-289cm土壤水对GPP正影响转为负影响
D.随降水量的增加,小于100cm土壤水对GPP的正影响增加
2.依据图中分析结果,判断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干旱地区,植被根系对土壤水的吸收导致深层土壤水向上层运移补给支持植被生长,导致该地区较深层(100-289cm)土壤水的降低
B.温带草原区及温带荒漠区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及农田为主,根系较浅,植被GPP与浅层(0-100cm)土壤水的相互作用相反
C.在降水量≥2800mm时,浅层(0-100cm)土壤水对GPP是负影响,因为森林根系较深,吸收深层(100-289cm)地下水
D.基于土壤水的支持作用,在各个土层深度和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水对GPP整体都是正影响
2024-04-12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10 .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水体微塑料取样点及丰度(每立方米所含微塑料个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青藏高原东南部相比,祁连山地区微塑料含量明显偏低,推测其原因为(     
①人口密度小②生态保护区建设③植被覆盖率高④设施农业发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青海湖微塑料浓度在祁连山地区最高,推测其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覆膜B.旅游活动C.牲畜粪便D.工业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