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松措位于西藏林芝市巴河上游的高深峡谷内,是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湖面海拔约3490m,水生动物种类较多。巴松措受南亚季风影响,流域内森林茂密,湖泊出水口处分布有冰碛丘陵。研究表明较高的水温适宜浮游植物繁殖,而巴松措湖区丰水季浮游植物生物量(重量)小于枯水季。下图示意巴松措流域。

(1)比较仲错弄巴曲和扎拉河的含沙量,并指出影响因素。
(2)与枯水季相比,分析丰水季巴松措湖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小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观点认为巴松措未来会消失,你是否支持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河流域面积为31760km2,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流域内总人口77.77万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1.3%,流域上游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下游为拉萨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近十几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突增、南亚季风强度减弱、森林植被的增加等事件都对拉萨河流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了保护流域生态安全,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1)简述南亚季风强度减弱对拉萨河流域的不利影响。
(2)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温突增,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分析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拉萨河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七)19题原题及变式题

3 . 某地年降水量约480毫米,仅有冷暖两季,冷季平均气温约-10℃,暖季平均气温约10℃,植被以灌丛为主。灌丛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在非生长季表现为碳源。下图示意该地灌丛月平均二氧化碳通量(正值表示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平均二氧化碳通量由光合固碳和呼吸作用/共同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光合固碳速率最快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
2.影响灌丛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土壤C.水分D.风速
3.该地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东麓B.祁连山南麓
C.武夷山西麓D.阴山北麓
2024-01-31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4 . 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     
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屋
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
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2.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     
A.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阔叶树种B.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硬叶树种
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
3.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     
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
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
2024-01-22更新 | 16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六)

5 . 广西桂林市区周边有11座废弃石灰岩矿山,停止开采后基岩暴露,对当地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当地国土部门精心选取7种草本植物、7种灌木、2种乔木和3种藤本植物共同构成的乡土植物群落,对废弃矿山开展复绿行动。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同纬度的广东南岭山区相比,该石灰岩矿山复绿主要受制于(     
A.水热条件B.光照时长
C.土壤条件D.地表起伏
2.选用复合乡土植物作为复绿植被,主要考虑(     
①成活率较高②种植更方便快捷
③美学价值高④保持水土效果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4-01-21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粟黍(谷子和黍子或糜子,去壳后分别为小米和黄米)农业的起源中心,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都分布在黄土高原高出河谷的台地上(下图)。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钾、磷等矿物养分丰富,深层土壤中的矿物养分在一定条件下上升到土壤表层,被农作物吸收,具有“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有利于粟黍农业生产。

(1)推测仰韶文化时期粟黍农业的耕地类型,并说明理由。
(2)借鉴土壤水盐运动的原理,简述黄土“自行肥效”的过程。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受人类的干扰严重,需要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指出治理的核心措施。

7 . 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1.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2.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2024-01-16更新 | 4767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西南坡,沿阿尔泰山南麓向西北流,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多从干流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乌伦湖形成于第四纪晚期,由乌伦古湖、吉力湖等组成,为北疆最大的内陆湖泊,湖水平均深度为8m,北岸断崖距额尔齐斯河仅2.1km。湖区鱼类资源丰富,产量占新疆鱼产总量的1/3以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下图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

(1)从水源角度分析额尔齐斯河右岸梳状水系的成因。
(2)分析乌伦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3)从流域综合治理角度为改善乌伦古湖生态环境提出可行性措施。
2024-01-05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考地理真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沙尘天气的高发区之一。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沙尘暴发生频次不同。研究表明,近年来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出现频次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空间分布。

(1)简述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图示乙地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较少,而甲地明显较多,试分别分析原因。
(3)说出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的高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4)说明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多发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4-01-05更新 | 271次组卷 | 8卷引用:高考模拟卷二(湖南卷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南专用)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区。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多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下图示意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分布状况。

   

(1)分析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明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3)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3-08-31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湖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