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早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2023-07-22更新 | 972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 .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
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7-15更新 | 7470次组卷 | 34卷引用:期末卷(二)-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湖南专用)

3 .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痕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
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天敌多,食物少B.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B.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C.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D.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2023-07-11更新 | 1427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B.热量C.堆积状况D.盛行风向
2.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3.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D.上海港泊位不足
2023-07-04更新 | 587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囤水田是一种简易的以田蓄水设施,可一年四季囤水,水深在0.7米以上,除保证本田用水外,还有多余水供其他田块使用。冬囤水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不仅抗旱保墒,而且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促进水生态平衡。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开展冬囤水田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稻鱼(虾、蟹、鳖、鳝、鳅)共生立体种养,兴建农田湿地公园,打造了山水一体、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园区。随着梯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该地形成了“田-林-居-林-田”的垂直景观结构,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关系。下图示意重庆市永川区图水田与梯田空间分布及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




(1)结合丙图分析永川区梯田人居环境景观垂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2)结合乙图分析囤水田与临近梯田的组合对该地夏季防洪的作用。
(3)说明永川区冬囤水田生产模式可能对区域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
2023-06-27更新 | 156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珠江三角洲泗合水流域为丘陵地貌,多林地分布,主要树种为松树和桉树,山谷和低洼处分布有水田。下图示意该流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含水率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松树土壤含水率与桉树土壤含水率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落叶多少B.生长速度C.地表状况D.土壤蒸发
2.水田土壤含水率明显偏高,与其密切相关的是(     
A.纬度低B.温度高C.地势低D.降水多

7 .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06-12更新 | 14633次组卷 | 55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南专用)

8 .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
2.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强烈
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11更新 | 11246次组卷 | 30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南专用)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高原介于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之间,面积为257.24×104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是我国最大的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和易受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但是,由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植被等自然和社会因子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材料二: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简称“双重”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建设。“双重”工程将全面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原有的单项生态修复走向全面系统修复,围绕各个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施策,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下图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区示意图和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



(1)结合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度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脆弱区分布的面积特点和空间特点。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
(3)请结合材料分析实施“双重”工程的效益。

10 . 山地生态系统是响应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约1800-2000米)下禾本科草本优势物种。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的林窗(风倒区),科考队发现,风灾后的小叶章成功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多分布于火山灰裸地,形成小叶章斑块,且呈扩张趋势,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蒸发强、生长季短,植被覆盖率高且多匍匐于地表,生长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对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的影响可能是(     
A.生存空间增大B.获得较多水分C.提供大量种源D.种间竞争增强
2.推测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后,苔原带植被(     
A.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减小B.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减小,
C.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增大D.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增大。
3.其他坡向未见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其原因不可能是(     
A.内力作用强弱B.全球气候变暖C.演替进程差异D.人类活动干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