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岭生物资源种类非常丰富,被称为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洞穿”秦岭的“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将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补充西安等城市的给水量。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材料二: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下图为渭河与汉江年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分析秦岭物种丰富的原因。
(2)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3)简述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的意义。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海尔德河地处西欧,全长435千米,河口段受潮流影响较大,为此荷兰政府修建了流域内规模最大耗资最多、建设难度最大的东斯海尔德河水道闸坝。斯海尔德河口段易形成絮凝带,絮凝带浑浊程度较高,且位置稳定。左图示意斯海尔德河口段、右图示意絮凝带的水体结构。


(1)分析修建东斯海尔德水道闸坝的主要目的。
(2)描述斯海尔德河口絮凝的形成过程。
(3)简述河口絮凝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桂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因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迄今为止,桂林低山丘陵区已发现有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38处,其中大部分洞穴与地下河相连,洞内多沉积、堆积物,如洞穴化学沉积物、文化堆积物(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河流沉积物以及坍塌堆积物等。全新世中期,整个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降水增多,许多古人类开始向洞外迁移。下图为桂林地区城市和古人类洞穴遗址分布示意图。



(1)说出古人类洞穴遗址与城市分布的差异。
(2)推断图示地区分布有古人类洞穴的优势条件。
(3)分析古人类在全新世中期向洞外迁移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多地少是填海的内在原因,淤泥浅滩是造陆的自然条件。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填海造陆工程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我国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珠江水系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称,珠江河口的泥沙淤积状况是陆地径流和海水运动交互作用的结果。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图甲示意珠江口及澳门位置,图乙示意澳门面积的变化,下表示意珠江三条支流的统计数据。


干流长度(km)集水面积(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亿k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万吨)
西江221435312022006802
北江57352068410515
东江56235340220314

(1)与香港相比,说明澳门填海造陆的自然优势。
(2)说明澳门填海造陆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3)填海造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请为澳门走出这一困境献计献策。
2023-04-19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2021年,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达627种,成为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区域。高黎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物种走廊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材料二   生物廊道是生物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连接空间布局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可以实现物种的扩散、迁移和基因交流。

材料三   1986年国务院设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保护与考察。下图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1)分析说明高黎贡山成为天然物种走廊带的原因。
(2)分析高黎贡山近40年来能够发现大量新物种的原因。
(3)指出隆阳片区东部谷底有大量仙人掌分布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普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其生长习性不包括(     
A.洄游和游泳能力弱B.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C.生长于近岸的大陆架水域D.趋光性较弱
2.该时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鲁鳀栖息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鱼类大量迁徙或者死亡。为保障足够鱼获,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     
A.向北偏移B.向南偏移C.向西偏移D.原地不动

7 . 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有机碳输出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河流有机碳包括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沉积物和冻土的溶解搬运,其浓度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而颗粒有机碳(POC)主要来源于流水冲刷剥蚀、土壤淋滤等。叶尼塞河流域的有机碳输出特征明显不同且具有季节性特征,主要受气候、径流过程、冻融过程及人类活动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图1、图2分别示意叶尼塞河DOC和POC年输出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图1图2

1.叶尼塞河DOC与POC输出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在输出量最高的季节中,影响DOC与POC的直接原因是(     
A.气温回升B.春季融雪C.植被量大D.降水量多

8 .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旱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   )
A.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B.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D.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
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2.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寿光冬季气温低且多降雪,为保证蔬菜生长建有日光温室16万个,其蔬菜可以大量供应北京市场,也出口邻近的日本、韩国等国家。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蔬菜生长,当地采用农作物秸秆做干燥剂来降低空气湿度。



(1)分析当地采用小麦秸秆做干燥剂来降低空气湿度的原因。
(2)即便是冬季,小麦秸秆吸水后放在室外也容易再次变得干燥,说明原理。
(3)描述寿光冬季降雪天气的形成过程。
(4)说明寿光冬季蔬菜销售到日本、韩国采用海运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