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内蒙古境内海勃湾水库至头道拐之间的黄河干流河段每年11月末至12月初开始流凌、封冻,翌年3月开始河道解冻、河冰消融。下图为该段黄河干流的四个子段分布及1989—2019年各子段河冰面积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4年后甲段河冰面积显著减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上游水库修建B.流域植被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D.河段流量减少
2.乙段河冰面积远大于其他子段,主要是因为乙段(     
①海拔更低②河谷更宽③纬度更高④河段更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甲河段(     
A.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
B.封河时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
C.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同
D.封河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封冻,开河时顺序相反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峡谷与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山高谷深,河谷中出露着众多湖相沉积物,中游南北两侧都发育了现代冰川。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湖相沉积物为古堰塞湖沉积。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纵剖面及三个古堰塞湖的海拔分布,其为同时存在的独立古堰塞湖,具体起讫时间存在着差异,但消亡时间相近。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段极易被堵塞的原因。
(2)从冰川、地震、上游洪水三个角度分析,说明导致三个古堰塞湖消亡时间相近的原因。
(3)比较古堰塞湖时期坝体上下游侵蚀速率变化的差异。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分布位置见下图)。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且多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处。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霍山南麓,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过太行山峡谷,出五龙口进入下游河段。五龙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下降趋势明显。



(1)说明沁河流经太行山形成峡谷的原因。
(2)推测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区位条件。
(3)分析五龙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的人为原因。

4 . 2019年2月底,北美寒潮爆发,伊利湖中的冰块滚滚而来,冲上岸边的马路,形成高达12米的冰墙。这种大量的冰块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被称为冰啸或冰海啸。下图示意北美2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及伊利湖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最可能发生强冰啸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应对冰海啸的合理措施是(     
①加强对天气的预报             ②设置湖岸警戒区
③加高加固湖岸大堤             ④使用炸药破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湖面完全冻结后,该地(     
A.水汽含量变低B.水气温差减小
C.湖陆风增强D.冰海啸增强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惠州黄洞水库三面环山,为小型水库,水库库区蓄水前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其汇水流域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覆盖率近80%,最大高差不足200米。图1示意黄洞水库的位置、汇水流域及取样点。黄洞水库中的沉积物大都来源于汇水流域内的土壤侵蚀,因此,可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特征的探究反推流域内土壤侵蚀状况,沉积物中的炭屑为山火产物,C/P值(总炭屑浓度与总花粉孢子浓度的比值)可客观反映汇水流域山火情况。一般来讲,孢粉浓度可间接反映植被的覆盖程度,孢粉浓度高说明植被覆盖度好;炭屑浓度可间接反映山火的频率,炭屑浓度大说明山火频率高。图2示意黄洞水库1960-2009年沉积物平均粒径、C/P值和汇水流域降水统计数据。

(1)水库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据此推断黄洞水库修建的主要目的及判断依据。
(2)研究者发现1963年黄洞水库流域发生放火烧荒开垦耕地的人类活动。根据图2,请为研究者寻找理论佐证。
(3)据材料分析2000-2005年该水库流域范围内土壤侵蚀状况及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豆喜暖、喜光,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其生产需占用相对较多的土地,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大豆高产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每年的大豆需求量达到了1.1亿吨以上。之前我国的主要大豆进口国是美国,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大豆进口需求从美国开始转向了巴西。2019年,我国进口8851万吨大豆中大约有5767万吨来自巴西,相当于同期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65.2%。巴西的大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南部和中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下图示意巴西大豆产区分布。



(1)简述巴西发展大豆种植业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与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中南部、中西部地区成为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原因。
(3)推测我国大豆进口由美国转向巴西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奔塔利亚湾地处澳大利亚北部,周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卡奔塔利亚湾有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的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在伯克敦的观测表明,干季少见“牵牛花云”登陆的现象,左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右图为“牵牛花云”典型景观。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别描述卡奔塔利亚湾周边干、湿季的大气环流形势。
(2)分析干季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现象的原因。
(3)简析"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
2023-04-27更新 | 126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珊瑚喜营养丰富的温暖浅海,其骨骼能形成珊瑚礁一小南薰礁地处我国南海,东部为出露海面的点礁,西部有低潮时才能够出露海面的干出礁发育脊槽地貌在珊瑚礁礁坪上广泛发育,由平行分布的线状珊瑚礁脊和槽谷相间组成,下图示意小南薰礁的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干出礁演变为点礁的条件是(     
A.风平浪静B.海浪堆积C.地壳沉降D.海啸突发
2.小南薰礁的脊槽地貌的物源主要来自(     
A.点礁B.干出礁C.外海搬运D.本地海底
2023-04-27更新 | 80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板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

(1)指出右图中河谷宽度与沉积物厚度的相关关系____,并将加查以下河段的沉积物厚度曲线补充完整____
(2)推测右图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的变化。

10 . 年轮指数是树木年轮实际宽度值与期望值之比,其大小变化可以记录树木径向生长。某地位于川西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地带,岷江冷杉是主要建群树种之一,红杉常在冷杉林上部边缘形成不连续的落叶针叶林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但降水的变化并不明显。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对岷江冷杉和红杉径向生长的影响不同,图示意岷江冷杉、红杉的年轮指数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2011--2019年红杉出现连续的生长衰退,而冷杉生长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秋季平均气温相关性显著,主要是因为秋季温暖的年份(     
A.病虫害减少B.有机质消耗减少C.生长季延长D.土壤含水量增加
2.推测该地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3.按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当地最可能出现(     
A.林线下降B.红杉林树木密度增加
C.雪线下降D.冷杉林木蓄积量增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