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季节

季平均气温(℃)

季平均降水(mm)

春季

-2.6

119.5

夏季

1.0

136.1

秋季

-1.5

169.8

冬季

-5.8

120.8


(1)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019-12-09更新 | 100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卷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吉林省长春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8℃,最高温39.5℃,最低温-39.8℃,降雨集中在夏季。长春市东部丘陵是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景观,景观区中存在少量砍伐和种植现象。据统计,该区域河流含沙量6月较小,7、8月达最大。下表为该市东部丘陵森林景观区中5-9月降水量、径流深度和侵蚀量的统计情况。

(注: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径流深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春市东部丘陵区6月侵蚀量最大,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A.土层松软B.土地裸露C.坡度较大D.迎风地带
2.流经长春市东部丘陵区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7、8月,与此现象关联最紧密的是
A.河道随降水量变化呈现季节变迁B.土壤侵蚀物质转移过程造成时滞
C.水利工程旱季拦截雨季释放过程D.植被对侵蚀物的阻滞和涵养过程
3.长春市东部丘陵区9月份侵蚀量比7、8月份都多,是因为
A.降水量的大小B.雨季时间长短
C.植被叶片密度D.径流深度大小
2019-05-24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国内有湖泊约18.8万个,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其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其森林覆盖率达到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


(1)据图中信息,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请说明理由。
(2)据B地区地理环境特征,适宜该地发展的工业门类为_______,_______。
(3)描述芬兰南部湖泊的形成过程。
(4)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布的自然原因。
2018-12-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双河洞位于我国贵州省北部,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白云岩是一种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白云岩溶蚀和堆积的双向转化过程对洞穴水的酸碱度(pH值)变化反应灵敏。某科研队多次进入双河洞内取样,收集洞穴水并检测酸碱度。下图示意两个取样点收集到的洞穴水酸碱度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推断双河洞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下沉一海洋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
B.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地壳下沉一海洋沉积
D.地壳抬升一海洋沉积一地壳下沉一流水侵蚀
2.据图推测洞内最潮湿的时间是
A.4月1日B.5月1日
C.8月1日D.9月1日
3.与2号取样点相比,1号取样点
A.空气流动性较差B.水温季节变化小
C.白云岩沉积更好D.水量季节变化大
5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
(3)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1月26日在云南省“两会”上,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但怒江上十三级的大水电是否开发,这已经争论了十多年。反对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天然河流,赞成者认为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打赢扶贫攻坚战。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还是16各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以下是三江并流区位置及内部示意图。

(1)除材料中提到的原因外,你认为怒江大坝建设反对者还会提出哪些理由?
(2)简要推测三江并流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
(3)该地区多样且独特的民族民俗等形成的地理原因主要是什么?
(4)云南怒江流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9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