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是长江枝城至岳阳段的别称,该河段部分已成为地上河,且河道水深仅3.5~3.8米,支流的部分河道枯水季节甚至断流,成为长江黄金水道梗阻。谋划中的荆汉运河工程起于松滋市松滋口,止于武汉市东荆河口,全长236千米,建成后航深大于8米,大于万吨巨轮需要的5米水深,运河的水量仅占整个长江上游来水的6.6%。建成后,原长江干流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区域航运,其船舶通过量从现在的12.8万艘次降低至2.8万艘次。图示意荆汉运河工程。

(1)简析荆江段“梗阻”的原因。
(2)建设荆汉运河对提高长江航运的作用。
(3)荆汉运河建设后,说明原荆江干支流的水环境的变化。
2024-02-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外南侧水道,包括沙体以及周边的浅水区域,是小天鹅理想的越冬栖息地。潮滩是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出露的滩地,是海岸带中水动力作用(海水越深水动力作用越强)和冲淤变化最活跃的地带。调查表明:九段沙潮滩沉积物具有明显的粒径分异现象。图为九段沙位置示意图。

(1)推测潮滩沉积物自东向西的粒径分异规律,并解释原因。
(2)说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属的保护区类型,并举例说明其具有的环境服务功能。
(3)分析九段沙成为“小天鹅”南迁越冬的理想场所的原因。
2024-02-2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100多万年前,黄河流域内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流水系。随着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我国地势从西低东高演变为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出现大面积冰川,为黄河的贯通和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纪末次间冰期气候变暖,黄河上、中游各自独立的内流水系和古三门湖逐步相互连通,巨大的水量汇集于古三门湖,使得古湖水位升高,湖水开始从东部三门峡的低缓垭口向东溢流,并不断下切,贯通三门峡,最终形成东流入海的黄河水系。

受古三门湖的影响该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沉积地层,研究表明此处古湖相沉积厚度受沉积时长影响最大。下图为古三门湖的位置及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1)从湖水矿化度角度判断间冰期时古三门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古三门湖消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3)推测从甲到乙古湖相沉积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4-02-06更新 | 37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布哈河是其主要水源补给。近6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增暖趋势,平均气温持续上升。从20世纪末开始,青藏高原气候逐渐由暖干转向暖湿。数据统计,青海湖2022年的平均水位已经到达3196.57米,在过去一年之间上涨了0.11米。而湖泊总面积也增加了6.8平方公里。这使得青海湖所占的水域面积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值,湖泊的蓄水量也出现了显著增加。

材料二:湟鱼一种洄游性鱼种,也是是青海湖“鱼-鸟-(水)草”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为候鸟提供了食物来源。湖中鸟岛每年夏季有超过30万鸟类在栖息繁殖。每年的 5 月到 8 月,成熟的湟鱼会洄游到淡水水域产卵。

材料三:左图为青海湖2001-2017年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图,右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青海湖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原因。
(2)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青海湖水面积变化对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找出图中最适合湟鱼洄游的地点,并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湟鱼数量的增加对青海湖“鱼-鸟-(水)草”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
2024-01-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俄罗斯鲟属于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黑海和里海水系。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两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流,干流总落差256米。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数量急剧减少。下图为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和和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指出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
(3)有人推测未来里海可能会逐渐变浅,请说明理由。
2024-01-2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6 . 潜蚀是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是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潜蚀地貌较为常见。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形成的竖井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     
A.海岸带B.天坑C.黄土塬D.丹霞山
2.“竖井”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当地(     
A.土壤肥力增强B.易发地质灾害C.耕地面积增加D.地表水流有序
2024-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面积为6万多,人口约为50余万,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图为塔斯马尼亚岛示意图。



(1)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分析塔斯马尼亚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原因。
(2)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说明该岛内部应重点发展的交通方式。
(3)推测塔斯马尼亚岛旅游业最主要的客源地及原因。

8 . 日本海平均水深约1350米,其西部沿岸海域在冬季常有海冰形成。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同时东亚冬季风增强;距今约11~9千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约21~18千年期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陆地入海径流减少B.海底地震频发
C.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D.板块碰撞挤压
2.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     
A.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B.海水潜热释放增加
C.表层海水盐度急剧降低D.表层海水扰动增强
3.距今约11~9千年期间,日本海南部海域(     
A.来自大陆的风沙沉积物增加B.表层海水生产力提升
C.与相邻外海的海面高差减小D.受对马暖流影响减弱
2024-01-24更新 | 497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9 . 冰冻圈是指水分以冻结状态(雪和冰)存在地球表层的圈层,海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世界海洋、南半球、北半球海冰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海冰季节变化的描述,可信的是(     
A.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南半球相似B.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3~4月份
C.世界海洋海冰的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似D.北半球海冰面积最大出现在9~10月份
2.冰冻圈影响气候是通过(     
①冰雪反射 ②水循环 ③内力作用 ④冰川融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1-24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滑断层是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者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滑动中能量不断蓄积,岩层断裂或脱落时,便可能引发大地震,其能量沿走滑断层传播,穿越狭窄的浅海湾,会产生危害巨大的海啸。旧金山湾周边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下沉状态,每年下沉约5.9mm,部分地区下沉速度可达20mm。下图中的甲图为旧金山地区断层分布图,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断层北侧褶皱示意图,丙图为甲图中虚线框中景观图。

(1)简析甲图区域断裂带众多的原因。
(2)简述走滑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3)说明图中海湾地区受海啸威胁较大的原因。
(4)有人预计,到2100年旧金山将有430km²的面积被海水淹没。请简析其原因。
2024-0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