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读图,据此完成图中①~④四地(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
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2024-05-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地理试题

2 . 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如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污染D.气候变暖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毁林开荒B.修筑梯田C.降雨集中D.黄土结构疏松
4.下面四幅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可能是(     
A.   B.   C.   D.   
2023-07-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将会使泥沙的侵蚀状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河流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A.公元100—300年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D.公元1300—1800年
2.下列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黄河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C.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的结果
D.气候湿润指标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
4 . 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____。(填代号)
(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简述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成因。
(3)指出甲、丁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
2023-06-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西克虎镇是黄河滩枣主产区。滩枣树主要分布于黄河河流阶地中,其中一级河流阶地不利于幼龄枣树自然生长。图左示意克虎镇黄河河流阶地,图右示意克虎镇黄河河流阶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含水量低于12%时植被难以吸收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二、三级河流阶地相比,一级河流阶地深度大于3米的主壤含水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地表起伏较小D.地下水埋藏浅
2.一级河流阶地不利于幼龄枣树自然生长,原因可能是(     
A.距黄河距离近,土壤水分过多B.洪水经常泛滥,枣树根系缺氧
C.沉积物粒径大,土壤持水性差D.土壤肥力较低,枣树营养不足
3.在一、二级河流阶地种植滩枣需(     
A.增加灌溉频率B.增加排水设施C.增大土壤厚度D.增大枣林密度
2023-04-04更新 | 13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
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2023-03-30更新 | 199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考察南美洲火地岛过程中发现,火地岛多冰川湖和沼泽等湿地,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南美洲南部的西海岸,海岸线破碎,且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自然景观差异显著。下图为南美洲南部部分区域和45°S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以及醉汉树景观图。



(1)说明火地岛“醉汉树”树冠的朝向。
(2)阐述南美洲45°S附近东部植被的演变过程。
2023-03-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中学、克东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描述海水运动的诗句,据此完成问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徐凝《观浙江涛》

1.诗句①中描述的是(     
A.海浪B.潮汐C.洋流D.风暴潮
2.诗句②中描述的现象,其主要动力来源是(     
A.盛行风B.太阳辐射C.月球和太阳的引力D.海底地震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澳大利亚北部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不同的风向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1)说明澳大利亚北部风向季节变化的原因。
(2)说明甲风对澳大利亚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影响。
10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多荒漠景观,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多砂岩、页岩等岩层,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图,下右图为冷湖垄岗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1)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的自然条件。
(2)说明冷湖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