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记载,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东部黄梅县某地,旧称黄梅采茶调或采茶戏。由于某灾害的发生,导致黄梅县灾民被迫向东迁往安徽省安庆地区,后不断融合民间曲调和戏曲艺术,成为中国第五大戏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梅戏源地的地形多(     
A.高山B.丘陵C.盆地D.高原
2.造成黄梅采茶调传入安庆的灾害最可能是(     
A.滑坡B.地震C.寒潮D.洪涝
3.下列诗词反映景观最适合黄梅戏舞台背景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3-01-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2 . 长白山海拔约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乔木)下伴生草本优势植被。1986年一次台风风灾使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形成风倒区(树木大量倒伏)。其后小叶章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形成小叶章斑块,气候条件类似的北坡未见侵入现象。现状显示,较低海拔处的斑块数量小但面积较大,较高海拔处小叶章斑块面积较小但数量较多。侵入后,西坡苔原带本地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在长白山西坡形成风倒区对小叶章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A.土壤肥力提高B.水分条件改善C.光照效果改善D.种内竞争减弱
2.小叶章在不同海拔入侵斑块存在数量、面积的差异,与之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是(     
A.区域条件B.演替时序C.人为干预D.气候变化
3.推测目前小叶章的侵入使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内植被(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B.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C.数量增多,种类增多D.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3 . 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杭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退去,叶黄素、胡萝卜素留下来呈现黄色,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B.非地带性分异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城区绿化管理良好
2.下图中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花开、燕子来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正确的是(     )
A.B.
C.D.
2021-09-11更新 | 205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我国东北某针叶林区火灾发生后数年内发现:针叶林区被大面积烧毁的同时,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等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针叶林区火灾发生的月份最可能是(     
A.2月B.5月C.7月D.9月
2.推测火灾发生后初期,林下优势植被可能是(     
A.针叶林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
3.森林火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其肥力②烧死害虫,减少林区的病虫害
③提高地温,延长植物生长周期④促进物种更新,维护生态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5-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4月第二次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扶持宁夏发展,福建省以宁夏平原西部的闽宁镇为示范点,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里由茫茫戈壁、连绵沙丘,转变为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小镇。闽宁镇陆续接纳了来自“西海固”地区(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贫困县)的20多万名移民,取得了扶贫工程和区域开发的双重成就。

福建省的菌草专家将原产于北非的巨菌草引种到闽宁镇,该菌草种植管理粗放,年内植株生长最高可达7米以上,亩产鲜草每年最高可达15吨,栽种1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目前,该地已从单一的菌 菇种植业(巨菌草可作为香菇、灵芝等菌类的培养料)向以“种草、种菇、养畜、制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1)据图文信息说明闽宁镇在众多植物中优先选择种植巨菌草的原因?
(2)闽宁镇陆续接纳来自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人口,据图文材料分析原因?
(3)闽宁镇脱贫致富对贫困地区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3-09更新 | 799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欧洲相似,第四纪时期北美洲曾经冰川广布。大西洋鳕鱼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好群居。幼年以浮游生物、成年后以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食量大,生长快,可长至两米。图8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甲岛是全球观测极光的绝佳地点,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丙附近海域曾是大西洋鳕鱼的主要集聚地,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



(1)简析甲岛观测极光的有利条件。
(2)分析乙半岛东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
(3)描述乙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4)解释大西洋鳕鱼曾大量集聚于丙附近海域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境内,平均海拔2500-3000米,是一个在古老底层上有数百至2000米厚的玄武岩覆盖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中部为东非大裂谷带东支的北段,底部湖泊众多,熔岩广布。
材料二: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及周边示意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坐落在中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35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大城市。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1)简要说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形成过程。
(2)总结亚的斯亚贝巴的气候特征。
2016-11-26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