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图为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的树龄等值线分布与河道演变示意图。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处两个废弃曲流的序号,并说明理由。
(2)推测上游曲流发生裁弯取直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3)从河道演变的角度推断甲处比乙处树龄短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布泊(约90°18'E,40°25'N)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历史上曾为大型湖泊。湖底地层上部主要为相对疏松的砂质粉砂层,下部主要为相对坚硬的黏土粉砂层,该地区发育了分布广泛且形态多样的雅丹地貌。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地区出现“水上雅丹”地貌。图为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景观照片。


(1)指出该地区雅丹地貌的形成因素。
(2)描述该雅丹地貌的主要景观特征。
(3)阐述该地区出现“水上雅丹”地貌的理由。
2023-11-01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太阳辐射强,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园的理想区域。在青海省共和县某戈壁滩,正运营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龙羊峡光伏电站。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开阔的戈壁滩整齐排开,让烈日灼灼变成电流涌动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脆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环境,但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图左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图右为龙羊峡光伏电站光伏板景观图


   
(1)读图左,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夏季到青海省旅游时,游客需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和较厚的衣物。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游客需准备这两类物品的原因。
(3)读图右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利弊。
2023-10-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苏高邮市播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图左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图右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分布图。


      
(1)据图描述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大小,并说明南半球很少分布亚寒带针叶林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试说明太阳辐射与森林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5 .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河水侵蚀B.海浪侵蚀C.海水堆积D.潮汐堆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6 . 施秉喀斯特地貌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北部,该区域内没有大型的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也不发育,仅在陡崖上分布有一些岩屋和直径小于1米的溶蚀小洞。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4%。下图为施秉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2.导致该地区地下喀斯特地貌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B.表层土壤浅薄C.岩层可溶性弱D.植被稀疏
7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材料二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变化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博斯腾湖水位近年来减小的原因。
(2)简述博斯腾湖湖陆风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9-28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板根(见下图),也被称为板状根,是热带雨林高大乔木常见的根部形态,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呼吸、改变微环境等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板根一般生长在较浅的土层中,很少深入到土层深处。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胸高处的直径)被认为是板根发生的指标因子,且板根的数量和大小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其他树木根部相比,板根在高大乔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支撑B.吸收营养C.呼吸D.改变微环境
2.板根一般生长在较浅的土层中,很少深入到土层深处的主要原因是(     
A.雨林地区土层薄,根系易在浅层发育B.便于热带雨林高大乔木种群的扩散
C.深层土壤板结严重,板根难以深入D.利于发挥其呼吸和吸收养分的功能
3.板根改变微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提高土壤温度B.缩短土壤冻结期C.拦截土壤养分D.减少地表水下渗
2023-09-27更新 | 1181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3·福建·模拟预测
名校

9 . 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作物的生产力。某团队选取我国多个旱作农田站点,调查土壤水分含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对降水更敏感,而南方农田土壤对蒸散发更敏感。2001年,我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发生转折,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普遍由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对降水更敏感,而南方农田土壤对蒸散发更敏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特征B.作物类型C.土壤条件D.灌溉方式
2.2001年以来,我国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增加,有利于(     
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增加水利设施③稳定种植收益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橄榄是亚热带常绿乔木,喜温畏寒、喜光怕涝,通常56月份开花,花期后68个月进入橄榄成熟收获期。果实可榨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材料二:突尼斯种植橄榄的历史悠久,橄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2016年全国种植橄榄8000万株,橄榄油产量近20万吨,并大量出口。该国的斯法克斯市,虽然年降雨量小于200毫米,却拥有1500多万株橄榄树,其中数万株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树,产量和品质都领先于全国,全国九座瓶装橄榄油厂中,斯法克斯就占了五家,是一座真正的橄榄城


      
(1)油橄榄叶小且硬,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蜡质。结合油橄榄主要分布区的气候条件,说明该叶片特征的好处。
(2)说明突尼斯橄榄种植条件比意大利优越的气候原因。
2023-09-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