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它是在大气、水、生物、岩石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生物是影响土壤形成关键性的因素。如果没有生物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图1为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图2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土壤。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2)图2所示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低,试从气候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4-03-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左图),该景观内具有独特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规律,是良性生态系统的典范,其空间上表现为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分布。右图示意该景观分布,箭头①~⑤代表水循环环节。元阳梯田在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之后,元阳梯田的农田景观已成为元阳县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使当地水资源变得紧张。



(1)说明元阳修建梯田这一人类活动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2)分析元阳梯田系统如何有效循环利用水资源。
(3)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反对的理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永久冻土中积聚了大量有机物,其碳含量约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全球森林碳含量的三倍。气候变暖正加剧冻土融化,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驯鹿在广阔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甲烷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多倍。下图为格达半岛示意图及天坑示意图。


      

材料二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的伊乌利京镇附近的伊乌利京山上发现了世界级大型钨锡矿,195993日,伊乌利京采矿选矿联合体启动。1990年代,矿物开采和加工已呈亏损状态。1995年,曾经辉煌的小镇被撤销了,最后一批居民于2000年代初离开了伊乌利京镇。而今,伊乌利京(下图)已是一座典型的尚留有人类痕迹的“鬼城”。


   
考点1.全球性环境问题
(1)(中)试说明“气候变暖”与“冻土融化”的相互联系。
(2)(中)简述材料一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中)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a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
b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c酸雨、土地荒漠化以及臭氧层破坏等也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       )
考点2.资源耗竭问题
(4)(易)造成伊乌利京成为“鬼城”的根本原因是(     
A.政策红利减弱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单一D.锡矿市场萎缩

(5)(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才会出现资源耗竭问题
B.俄罗斯森林广布,且森林为可再生资源,应大规模采伐
C.俄罗斯土地广布,应大力开发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3.环境污染问题
(6)(中)2020年6月15日,郑州海关所属邮局海关在来自俄罗斯的国际邮件中查获金属箔片废料11.6公斤。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a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能力较大
b洋垃圾属于(       )
A.可回收资源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电子垃圾             D.廉价产品
c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接收洋垃圾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考点4.生态破坏问题
(7)(中)简述格达半岛大量甲烷坑洞的出现对驯鹿生存带来的危害。
(8)(中)有人提议在格达半岛建设天然气工厂收集土层中的甲烷,对此专家表示反对,下列符合专家反对意见的说法是(     )(多选)
A.工厂建设可能破坏驯鹿栖息地B.苔原带生态脆弱,工厂建设易导致生态失衡
C.该区人口稀少,设施不足,建设成本高D.俄罗斯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
E.格达半岛远离消费市场,天然气运输成本高F.冻土广布,不易提纯天然气
2024-03-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堂例题 人教版必修二
4 . 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圈,②属于____圈,③属于____圈,④属于____圈,⑤属于____圈。
(2)影响⑤形成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貌、____________
(3)土壤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地区洪涝、风沙。
(4)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状况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等。
2024-03-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自陆地向海洋身红树植物植株多呈现出由高到矮、由密到疏的分布特征。高盐水体会抑制红树植物的生长。我国南海和东海的一些海岸有红树植物分布身黄海和渤海沿岸则没有。下图为红树林分布示意图。



(1)分析红树林从陆地向海洋分布差异的原因。
(2)简述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没有红树植物分布的原因。
(3)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2024-03-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地理试卷

6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自然条件是(     
A.可溶性岩石多B.地表水源丰富C.地表植被多样D.地形起伏较大
2.该区域甲、乙、丙三种地上喀斯特地貌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A.乙、丙、甲B.丙、甲、乙C.甲、丙、乙D.丙、乙、甲
2024-03-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教研联盟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7 .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2.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海水C.河流水D.雨水
3.图中新月形沙丘(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2024-03-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花洞位于北京西南郊,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喀斯特地貌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科研站点。1986年,石花洞作为景点对外开放。1995年,某科研团队在此采集了石笋样本,石笋纵剖面呈现亮层、暗层交替的层理,石笋层理明暗颜色的差异与形成时地下水的有机质含量有关,每组明暗交替的层理代表一个“年轮”。研究发现,气温变化会影响到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中CO2浓度,从而导致“年轮”的厚度出现年际变化。科研团队通过测量石笋样本的“年轮”厚度变化,推出公元前665年至1985年的气温变化数据,这是通过石笋推算出的世界最长逐年气温记录。下图为石花洞石笋形成环境示意图。

(1)结合降水特征,分析石花洞石笋层理呈现亮层和暗层交替现象的原因。
(2)说明气温与石笋“年轮”厚度的关系,并推测(t1至它t2时段该地气温的变化趋势。
(3)简述科研团队采集样本时选择圆柱状石笋B而没有选择石笋A的原因。
(4)说出石笋样本中1986—1995年数据未被采用的原因。
(5)有人认为,石花洞应停止旅游开发。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3-13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樟树是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挺拔,树冠形似华盖,荫及一方。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适宜樟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____,指出樟树树龄越大,树下野生杂草越少的原因____
(2)图示①②③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____,分析其原因____
2024-03-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2017年前,广阳岛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使得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20178月以来,重庆市政府将广阳岛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停止商品房于发。并于201910月启动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通过自然恢复、生态修复,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全岛植被覆盖率已达90%以上。图为广阳岛地理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广阳岛开发模式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凝结降水B.水汽蒸发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
2.广阳岛开发模式变化对广阳岛平均气温降低影响更明显的是(     
A.夏季B.春季C.冬季D.秋季
3.广阳岛生态修复后更适合天文观测,直接原因是(     
A.晴朗天气更多B.空气透明度更大C.光污染更小D.人口噪声更少
2024-03-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