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貌类型组成是(     
A.背斜山,向斜谷B.背斜谷,向斜山C.断块山,断陷谷D.褶皱山,断陷谷
2.导致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地形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受流水作用的影响该地发生的变化是(     
A.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B.地形起伏加大,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C.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上升D.地形起伏减小,谷地中草甸比例下降
2024-03-03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沟指由于海洋潮汐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发育在潮滩上的潮汐水道。其主干朝向大海,枝叉朝向陆地,因形如大树,故也称为潮汐树。比起稳定的上段树梢潮汐树树干常常来回摆动。江苏盐城南部滨海湿地受人为干扰较少,潮沟密集、独特,1989年耐盐、耐淹的互花米草入侵该区域,由于互花米草植株密度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潮滩上很快形成了单一优势种植物群落,破坏了本地滩涂生境,尤其影响鸟类生长,并改变了潮流的动力特征和滩面物质组成,形成了特殊的护花米草盐沼潮沟系统。下图为潮沟形态示意图和某段支沟横断面示意图。

(1)分析“潮汐树”上段“枝梢”与中下段“树干”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2)分析支沟边缘沿岸堤的形成原因。
(3)简述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的负面影响。
(4)近年来该地大力整治互花米草,请你为抑制互花米草的过度扩张提出措施。
2024-02-29更新 | 14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3 . “尾迹云”,俗称“飞机拉烟”,是飞机飞过极冷、极湿的空气时,发动机尾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一种特殊云系。据《美国气象学会公报》载文,喷气式飞机在天空中遗留的凝结尾迹聚集成云会影响地面温度。下图示意“尾迹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温带地区“尾迹云”下限高度最低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喷气式飞机在天空中遗留的尾迹凝结聚集成云会(     
A.增强地面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削弱保温作用D.增大昼夜温差
2024-02-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锡林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其东缘属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海拔为1096-1368米,年平均降水量250-40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2700毫米,降水对河流的直接补给作用不显著。下图示意锡林河流域积雪月份月积雪覆盖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锡林河流域月积雪覆盖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温   ②地形   ③植被   ④降雪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推测锡林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4-02-07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北极圈中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68°58'N,33°03'E)一年四季都白雪皑皑,然而,这里的海港却终年不冻。当人们来到这座“北极之城”,可以肆意地在冰雪里撒欢,可以驾驶驯鹿雪橇出行,也可以去探索这里的军事遗迹,更可以去追寻神秘的极光。下图为摩尔曼斯克地理位置及日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摩尔曼斯克成为终年不冻港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的影响B.海水的冰点较低C.冰雪的保温作用D.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2.在摩尔曼斯克的旅游者拍摄了2024年1月20日日出时的照片(图中手机时间为地方时),据此推测该日(     
A.日出方向接近正北B.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3:25C.极夜现象刚刚结束D.正午太阳高度大于21°02′
3.想观赏“北极之城”炫丽的极光,需选择(     
A.太阳活动较弱的年份B.天气晴朗的夏季C.靠近极光中心的位置D.风速较小的时段
2024-06-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地理

6 . 三峡水库自2003年投入使用以来,库区水位已由66米上升至175米,水域面积扩大至1084平方千米,水库蓄水对库区及周边区域降水特征产生多方面影响。图为三峡库区不同区域蓄水前后月平均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西北部年降水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库区西北部(     
A.获得的水汽增加B.冷暖空气交绥强烈
C.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大D.库区回水顶托作用增强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腹地7、8月份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别是(     
A.增加、空气湿度增大B.增加、水域面积扩大
C.减小、昼夜温差增大D.减小、大气对流减弱

7 . 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土石分布示意图。图中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坡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海浪作用D.冰川作用
2.推测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主要来源是(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山顶D.山坡风化
3.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主要原因是(     
①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
②地表物质颗粒较粗,利于保水
③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④地势较低,年降水量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5-25更新 | 50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地理试题

8 . 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图示意1979—2017年我国某地区不同深度年平均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为我国的(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
2.与深层土壤湿度相比,该地区冬半年浅层土壤湿度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貌B.海陆分布位置C.大气环流D.土壤冻结作用
3.据图推断,近40年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于(     
A.暖干B.冷湿C.暖湿D.冷干
9 .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碳循环
(1)(易)“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2)(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中)下列有关碳的生物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为陆地水提供了大量溶解碳酸盐B.大气中的碳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C.没有参与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成分受碳的生物循环影响较大
(4)(中)为减轻粮食生产碳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则我国碳排放量较大地区应(     
A.普及农业机械B.提高灌溉技术C.改变耕作制度D.适度规模经营
(5)(难)从碳循环的角度,说明“绿色沙特倡议”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6)(中)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碳排放交易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促进郊区农业发展B.促进林业发展
C.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D.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2024-0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0 . 陂,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下图为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后建了木兰陂,该工程至今保存完整,并发挥着水利效用。为了发挥综合效益,当地政府新建宁海闸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木兰陂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河道较为宽阔,建设工程量小B.地形较平坦,比降小,水流缓
C.位于钱陂下游,泥沙沉积较少D.距海近,受兴化湾海水影响小
2.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影响是(     
①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
②降低木兰陂附近地下水位,缓解木兰陂附近地面下沉
③抬升木兰陂以上河段水位,减少木兰陂以下河段泥沙淤积
④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减弱泄洪放水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