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藏北青南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严寒,多大风天气且持续时间长,自东向西由高寒草甸向高寒草原、荒漠草原转变。由于长期受风蚀影响,表土粗化现象明显,地表砾石、粗砂粒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脆弱。下图示意藏北青南高原区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荒漠草原的土壤剖面为(     
A.①B.②C.③D.④
2.表土粗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增加生物多样性B.提高土壤的肥力
C.增大地表的温差D.提高植被覆盖率
2023-09-25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下图示意北印度洋部分海区8月表层海水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8月,德干高原南部西侧近海表层海水盐度比东侧低,主要是因为西侧(     
A.寒流流经,近海蒸发较弱B.日照时数较少,近海水温较低
C.地形抬升,沿岸降水较多D.河流流程较长,淡水稀释较强
2.与8月相比,2月甲区域(虚线框内)的表层海水等盐度线(     
A.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大B.较密集,弯曲程度较小
C.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大D.较稀疏,弯曲程度较小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种植物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
2.该植被性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叶片柔嫩、宽大,利于散热B.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植株
C.植株高大,利于获取阳光D.叶片小,减少水分蒸腾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C.地上部分叶片变大D.地下部分缩短减小
4 .        材料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及成因。
(2)该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土壤环境有什么影响。
2023-09-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章第06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5 . 导致山谷中的树形成旗状树冠的原因是(     
   
A.寒冷的气候B.长期单侧风的影响
C.干旱的影响D.单侧光照射

6 .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生命植物。一年生短生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完成下面小题。

1.齿稃草生长旺盛的月份为(     
A.1—2月B.4—5月C.7—8月D.9—10月
2.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A.叶片厚B.植株高C.根须细D.花期长
3.相比南疆,北疆短生命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A.水分较多B.热量较高C.年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

7 . 最新研究发现,每年夏季迁徙至北极地区进行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大量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乌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为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迁至北极地区繁殖的鸟类,其幼鸟存活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北极地区(     
A.气温较高B.食物丰富C.天敌较少D.海冰融化
2.鸟粪对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①增强,③减弱B.③增强,④减弱
C.①减弱,②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3.大量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有利于(     
A.缓解北极气候变暖趋势B.加快北极极冰融化速度
C.改善北极生物生存环境D.增大北极气温日变化幅度

8 .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
2.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2023-08-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十六) 土壤的形成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额济纳旗(位置见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拥有38万亩胡杨林,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每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1)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
(2)胡杨从根部萌生幼苗,老龄叶片厚,表面有蜡质层;一棵胡杨不同年龄叶片自下而上呈渐变状态。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
(3)来自广东省的游客在游览额济纳旗美丽秋色后,想在自己家乡引种胡杨。对他的想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2023-08-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13)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来获取我国某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地植被生长季始期与末期的变化。下图示意该区域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温带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
2.研究者发现该区域近十年来植被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较大,若(     
A.春季气温偏低,生长季始期推迟B.夏季降水增多,生长季始期提前
C.秋季气温偏低,生长季末期推迟D.冬季降水增多,生长季末期推迟
3.该区域土壤的突出特点是(     
A.含水量大B.碱性较强C.富含有机质D.淋溶层厚度大
2023-08-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反馈区 全章综合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