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4 道试题

1 .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如右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整片枯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2.下列关于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C.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4月3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首次全媒体直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跨越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个国家,迁徙行程3000千米。



(1)非洲自然带从甲地到丁地的变化,反映出陆地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2)据材料推断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地附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的原因。
(3)写出丙地的自然带类型________,并说明其形成原因________
(4)指出丁地的自然带类型,并说明该处自然带向北延伸较远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下面为某大洲部分自然带分布图以及45°S附近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据演变示意图,描述该地区45°S附近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过程。
(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左图“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下右图“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图”,回答问题: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相同,其自然带是____,简析其原因____
2022-10-2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最有可能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5 .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A河流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
2022-10-15更新 | 5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6 .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2022-10-02更新 | 655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7 .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①增强D.降低④减弱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2-09-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嘉祥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校学生在此交流,途经①~④时发现,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请分析原因可能是(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C.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2.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9 . 下图为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体现了(     
A.自然环境要素的单向性影响和变化
B.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C.多种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才能影响自然环境整体的变化
D.自然环境的独立性
2.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
C.水土流失都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
D.东北平原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2022-09-03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 .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多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陷B.河流改道C.褶皱凹陷D.冰川作用
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B.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C.气温高,蒸发旺盛D.太阳高度角小
3.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2022-09-03更新 | 773次组卷 | 66卷引用:3.1自然界的水循环(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1)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