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4 道试题

1 .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砾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风影沙丘最可能位于(     
A.云南B.江西C.哈尔滨D.内蒙古
2.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 .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下图分别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和黑土、红壤和水稻土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A.枯枝落叶层增厚B.不含腐殖质C.肥力水平上升D.结构更简单
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B.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D.犁底层紧实,提高了保水、保肥的能力
2023-02-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空气的相对温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空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开始变为液态或固态,空气饱和度与温度和气压有关。读空气饱和曲线图(下左图)和云瀑景观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点空气的相对湿度最接近(     
A.10%B.30%C.50%D.70%
2.四川盆地冬季多雾,一天中雾的形成通常是上图过程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023-02-24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台湾兰屿岛(图左),面积约46平方千米,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岛上的原住民在山坡上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图右)。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主屋”屋顶两侧坡度差异明显,屋内靠后墙为“高炕”。地下“主屋”所在坑边近处,常建有木制小亭,并有台阶与“主屋”相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窖式”民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该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当地(     
A.常年多大风B.降水丰富C.地震频发D.四季多海雾
2.图中“木制小亭”的作用是(     
A.躲避地震B.纳凉避暑C.躲避台风D.船只引航
3.岛上传统民居“主屋”的朝向,最可能是(     
A.朝南B.朝北C.向海D.向山

5 . 檀香是世界四大名香之一,具有独特的香味,可以使人凝神清心、专注意念,同时也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材。檀香木适宜生长在气温23℃~35℃之间、降水量600~1600mm之间的地域,根部最忌积水,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同时也是最难繁殖的植物之一,必须寄生在一定的植物上才能成活。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的一些群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分布区种植檀香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科技发展水平高,品种优良B.靠近销售市场,成本较低
C.工业发达,制造加工方便D.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2.市场上的檀香木售价均较高,根本原因是(     
A.知名度高B.数量稀少C.用途广泛D.香味独特
2023-02-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

6 . 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壤腐殖质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①风化作用弱,提供有机质少②水热条件好,分解作用快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小明从研学地点带回一袋土壤想用于阳台种植花草,以下改良措施及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倒入茶叶渣—减缓土壤氧化B.掺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C.加入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D.浇纯净水—降低土壤盐碱度
7 . 窑洞是我国古老居住形式之一,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等省。下图为窑洞景观照片,据此该地民居以窑洞为特色,所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C.湿润多雨D.黄土深厚
8 . 下图为某植物景观及其根系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该植物所属植被类型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 湿热B.热带草原 干热C.亚寒带针叶林 寒冷D.温带荒漠 干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腐殖质,后由于地壳运动不断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物。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煤炭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下图为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1)从能量来源看,煤炭资源来自____
(2)结合古生代、中生代地质历史分析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023-02-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 (一)地理试题

10 . 2022年10月3日,我国南方地区某校高一地理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开展了一次土壤野外考察,采集土壤标本,回校后完成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该地理小组通过实验发现,土壤标本呈土红色,腐殖质较少,质地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壤腐殖质较少,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②植被差,枯枝落叶少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④风力小,风化作用弱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地理小组的同学带回少量土壤用于阳台种植花草,对其做法的目的阐述合理的是(     
A.浇纯净水——补充土壤矿物质B.加入果皮——增加土壤透水性
C.倒入茶叶渣——改变成土母质D.拌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2023-02-14更新 | 519次组卷 | 20卷引用: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