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5 道试题

1 .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敦德布拉克洞穴内发现了关于滑雪的岩画——考古学家推测其绘制时期为公元前1-3万年的旧石器晚期。岩画清晰反映了阿勒泰居民脚踏毛皮滑雪板,手持雪杖进行狩猎的过程,新疆阿勒泰地区因此被认定为人类滑雪起源地,但现代滑雪运动发展却较慢。奥地利是现代滑雪运动发源地之一,承办过两次冬季奥运会,作为世界滑雪大国,境内有800个雪场,76个滑雪区,滑雪道总长达6000千米。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如图)。萨尔茨堡在德语中意为盐堡,当地采盐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完成下面小题。

1.阿勒泰地区的雪板滑雪起源早,但现代滑雪运动发展却较慢,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雪质B.位置
C.市场D.积雪期
2.奥地利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滑雪爱好者,其成为世界滑雪大国的原因有(     
①地理位置优越,积雪期短,但雪质好②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③场地众多,设施完善④邻国众多,物产丰富⑤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昨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榆林市是枣树原产地之一,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我国五大集中连片优质红枣主产区之一,但近年来该地区枣林大面积撂荒。榆林养蜂历史悠久,每年约有18万群蜜蜂采集枣花蜜,年均产量约为2000吨。全市有枣树、刺槐、紫穗槐、苜蓿等各类蜜源植物120余种,每年3月至10月均有蜜源植物开花,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23年6月,全国首个“枣花蜂蜜之乡”的美誉花落榆林。近年来,榆林市加大补贴与管理力度,改造低产低效枣林50余万亩(1亩≈666.7平方米),有机认证枣林30余万亩,确保黄河沿岸红枣林面积不减少、天然蜜源基地不破坏、生态功能不降低。下图示意榆林市位置。

(1)推测近年来榆林市枣林大面积撂荒的原因。
(2)从蜜源植物角度,说明榆林市蜂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述榆林市能成功申报“枣花蜂蜜之乡”的原因。
(4)简述榆林市黄河沿岸红枣林的生态作用。
7日内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模拟检测卷02(范围:高考全部内容)-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3 . 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机碳与生物、冻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表反映勒拿河不同阶段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吨/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5~67~1011~次年4
第一阶段2001~20102.822.350.51
第二阶段2011~20207.361.920.39
1.与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一致的是(     
A.降水量季节变化B.生物量季节变化C.径流量季节变化D.气温的季节变化
2.5~6月,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冻土退化加剧B.生物总量增加C.雨水下渗增加D.水库建设增多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河南定位大国粮仓,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如下图)西北、西部、南部多山地丘陵,东部是辽阔的平原。20世纪80年代以前,豫东平原多风沙地、盐碱地、低湿涝洼地,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极低,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低产地一跃成为高产地。

(1)说明豫东平原风沙地、盐碱地的成因。
(2)推测河南使低产地变成高产地所采取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指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地温持续两年以上处于ooC以下的土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夏融冬冻,下层全年冻结。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有广泛分布,其对当地地表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上生长着直根较浅、侧根发达的森林。林中常见大量倒木,这些倒木形成受冻土深度、风力大小等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发育的低洼地成为高寒草甸、沼泽等植被的集中分布区。

(1)推测大兴安岭中倒木所属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在夏季、冬季出现较多的坡向。
(2)简析近年来黄河源区高寒植被集中分布在多年冻土发育的低洼地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远古时期地壳运动活跃,造就了多条断裂带。根河市位于山间小盆地,海拔7001300米,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千米,一年中大部分时光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冬季漫长而寒冷,持续时间超过250天,冬季气温平均值达到-41.6℃,被国家气象部门认定为中国“冷极”。特殊气候不仅造就了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冰花等自然景观,还催生了冰雾、冰包等奇特现象,特别是一年到头都不会结冰的“不冻河”,水温在23℃。但冬季不同于吉林市附近长达数十千米的不冻河,根河市的不冻河规模不大,长度在数十米到200米,冻河与不冻河间隔出现。

(1)简析根河市成为我国“冷极”的原因。
(2)说明根河市雾凇的形成条件。
(3)阐明根河市地形、地质、气候、森林与不冻河之间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省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处于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图为大同市区域图。

材料二:大同市被称为中国煤都、煤炭储量约占全国1/8,主要有烟煤、无烟煤、泥煤等类型。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煤炭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产业成为大同市的基础性产业。

材料三:近年来,大同市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布局风、光、虱、储能、生物质等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探索从煤都新能源之都的转变。

(1)简述大同市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简述大同市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发展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大同市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8 . 读榆林地区相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21世纪初期,榆林市北部的红碱洋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湖面一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材料三:经过几十年治沙,近年来,榆林地区西部的毛乌素沙漠80%得到治理,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材料四:下图为榆林市所在区域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21世纪初期,红碱淖湖面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水质变差,分析其原因。
(2)结合荒漠化防治,就榆林地区农业生产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下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沙坡头主导风向为(     
A.偏西风B.偏北风C.偏东风D.偏南风
2.图中营建乔灌木林带的最大限制条件是(     
A.降水少B.肥力低C.光照足D.热量少
3.图中防沙、固沙体系的功能是(     
A.恢复地表的植被,改善大气降水B.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地面风速
C.改良土壤结构,增大耕地面积D.增加建设用地,完善交通网络
7日内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有4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地坑院院顶地面用于晒粮等,院内分布多个窑洞以利居住、储物等,院内种植一两棵树,窑洞有气孔直通地面,又称“马眼”。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坑院景观。

(1)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适宜建造地坑院的原因。
(2)说明地坑院内种植树的目的。
(3)简述地坑院“马眼”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