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恩科斯堡岛(图甲区域)正式开工建设。该岛常年受强劲的下降风影响,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冰间湖是指受热力或动力因素影响,海洋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右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西北C.偏东D.偏西
2.结合南极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有关图示地区冰间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风打破海水的稳定,下层较暖海水上涌B.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海冰被吹散
C.处于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带,海水温度变化小D.处于极地东风的背风坡,冬季海水温度高
3.从运输角度分析,通过特拉诺瓦湾向罗斯海新站运输物资适宜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22-06-17更新 | 8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 .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总量约是大气碳库的2倍、植被碳库的2~3倍。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对大气CO2浓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对全球变暖产生影响。土壤有机含量除受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自然扰动的影响外,还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我国某山地重要的研究点,该地年平均气温-1.5~2℃,最冷月1月为-15.0~-11.0℃,最热月7月为6.0~14.0℃,年降水量330~540mm,水面年蒸发量1051.7mm。图1为采样点分布图,图2为坡面各层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均值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坡向不同坡位均值差异显著,P<0.0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大兴安岭B.长白山C.太行山D.祁连山
2.下列对有机碳浓度与密度的描述,准确的是(     
A.坡肩、背坡及坡脚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均为北坡>西坡>西南坡>南坡
B.不同坡面底端沟谷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
C.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大于浓度差异
D.不同坡向之间有机碳浓度差异不明显
3.根据坡向对有机碳浓度和密度作用差异,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降水B.热量C.海陆位置D.温差

3 . 末次冰期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大致经历了全新世早期(阶段I)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阶段II)下降、全新世晚期(阶段III)再次上升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下图为江汉—洞庭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地形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平面升高使河湖水位(     
A.升高B.降低C.不变D.变化不定
2.和全新世早期(阶段I)该盆地河湖水位快速上升无关的是(     
A.气温升高B.海水顶托作用增强C.降水增加D.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3.阶段Ⅱ至阶段Ⅲ由高低不平的切割平原演化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的地质过程为(     
A.水位下降—泥沙沉积—切割平原—水位上升—河流下切—湖积平原
B.水位下降—河流下切—切割平原—水位上升—泥沙沉积—湖积平原
C.水位升高—泥沙沉积—切割平原—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湖积平原
D.水位升高—河流下切—切割平原—水位下降—泥沙沉积—湖积平原
2022-02-24更新 | 70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11-22更新 | 1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1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5 .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349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粘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山地降水D.地下水
2.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3.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粘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粘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如图),是常见的河流泥沙堆积地貌之一,部分河流阶地是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发育;气候变化是气温、降水变化,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又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分布场所。

(1)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分析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
(2)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偏暖湿时,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下切作用。分析其合理性。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分析大面积的河流阶地能形成高产农田的有利条件。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被称为“温暖的石头”,大约在3500万年至5500万年前(始新世),陆地上大片松柏科植物受高温曝晒树皮开裂,渗出的大量树脂滴落形成松脂团并掩埋于地下数千万年,在漫长地质年代,有些融汇大海形成了“海珀”,有些流入湖泊形成了“湖珀”,包裹有昆虫或植物的成为“虫珀”或“植物珀”。

波罗的海琥珀约占世界已知储量的80%,当地居民常在海边捡到受海流、季风、河流等作用,从海底地层中冲刷出的琥珀。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号称世界“琥珀之都”,约90%的全球可开采琥珀埋藏于此,该州气候温和湿润,平原、湖沼面积广大,境内绝氧良好的蓝泥土层深厚,拥有两大辽阔海湾,并有两大入海河流。下图为波罗的海琥珀矿产地层分布区示意图。

琥珀色泽含蓄,触手温润,具有迷人的松香气息,为宗教器物及贵族们的装饰品,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地中海商人开辟了”琥珀之路”,琥珀从波罗的海沿岸,经欧洲大陆内部运到地中海沿岸换取黄金,后来商路又惠及亚洲,前后持续了多个世纪。“琥珀之路”对于欧洲的意义,如“丝绸之路”之于中国。



(1)推测琥珀初胚松脂团形成时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琥珀的主要成矿过程。
(3)分析加里宁格勒州成为“琥珀之都”的原因。
(4)说明“琥珀之路”对于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8 .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与岩土的颗粒、密度、孔隙大小和含水量紧密相关,同时还受到温度、植被状况、降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环境因素能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的是(     
A.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小B.石灰岩地层,岩性柔软
C.土层含水少,岩土干燥D.夏季炎热,遭遇强降水
2.植被能起到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
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
2020-06-15更新 | 690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三统一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 . 梭梭植株结构及其叶子的表面特点为大气降尘在叶及枝干表面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湿岛”。下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背风坡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最大的原因是(     
A.风力B.热量C.降水D.光照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夏季融雪量最大B.风沙活动较少
C.夏季蒸发少D.春季气温高
3.为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地理环境,梭梭树的形态特征有(     
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B.叶片宽大、有气孔
C.根系发达,埋藏浅D.气生根多,有板状根
2021-03-05更新 | 58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3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丹霞山区域,远古时代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众多河流注入,后受内力作用影响发生垂直运动,长期在外力作用下割成一片红色山群。该山区由680多座大小石峰、石墙、石柱等构成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其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其植被形成了特殊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从地质作用角度,描述广东丹霞山红色山群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在流水作用下出现垂直分异的原因。
(3)与山顶相比,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雨林发育的气候条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