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河流作用占优势的密西西比河河口,巨量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嘴,平面形态似鸟足,形成“鸟足形”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由于入海河道拥有极大的经济意义,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在旧入海河道上修建了大量的大坝、人工运河和控制潮水的闸门等人工设施。曾经滋养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砂,因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大量用于墨西哥湾附近修筑堤坝,在狭窄的天然堤上形成了漏斗区,来自农场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染也随时影响着河流。在墨西哥湾地区形成了8000平方英里的“死区”。下图为墨西哥湾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示意图。
(1)评价墨西哥湾沿海平原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2)说明密西西比河“鸟足形”三角洲的生成过程。
(3)分析人工设施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7-06-06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约旦位于亚洲西部,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约旦西部多山地,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沙漠占全国面积80%以上。约旦西部山区和约旦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在380-630毫米之间,而东部沙漠地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干燥,风沙大,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约旦能矿资源较匮乏,长期依赖进口。为此,该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约旦投资、承建发电项目,这将帮助约旦逐渐实现绿色发展的愿景。

油页岩是一种含有固体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从油页岩中可以提炼出页岩油。约旦拥有丰富优质的油页岩资源,其埋藏深度浅,上覆岩层成岩程度低,便于露天开采。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融资建设的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是约旦最大电站项目。

页岩油是最难开采的石油之一。开发过程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产生大量废水,目前处理这些废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其注入废水深井,而非回收利用。开采页岩油需要先进的技术。

页岩油里面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开采石油必须用到淡水,如果对水资源处理不到位,后果非常严重。

(1)指出约旦东西部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说出一种约旦可开发的清洁能源,简述该能源发电站建成后对约旦发展的意义。
(3)说明在油页岩聚集区开采油页岩的有利条件。
(4)目前油页岩开采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023-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梯田是适应山地环境而成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江西省利用丘陵地形大力发展山地果业,开发前期直接在坡地上大规模种植果树,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探索,当地果园将坡地改造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田,反坡的梯面上构筑前埂并开挖后沟,同时还在裸露的梯壁和梯面上植草。经过改造,当地果业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梯田农业历史悠久,供养了大量山区农民,很多梯田还被开发成了景区,但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梯田撂荒现象也日趋严重。左图是江西省梯田果园模式示意图,右图是梯田撂荒原因占比示意图。

(1)说明当地果园中前埂、后沟与反坡梯田结合的模式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与裸露的梯壁、梯面相比,简析该地在梯壁、梯面上植草的好处。
(3)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梯田撂荒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从城镇化角度分析我国梯田撂荒现象严重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缓解梯田撂荒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12-23更新 | 2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虫灾属于有害生物繁殖过量型灾害,是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大灾害之一。沙漠蝗是蝗虫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种类,高温天气利于其繁殖,其虫卵必须产于土壤之中,主要以植物花、叶等为食。为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一般为散居,但蝗虫食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其快速繁殖并聚集大规模蚕食植物,形成蝗灾。2018年阿拉伯半岛降水异常变化造成当地严重蝗灾,并于2018年12月向东非迁移,2019年6月开始迁移到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甚至有直逼中国之势。

材料二:降水距平百分率是反映某地某年降水与多年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当年观测值-多年平均值)/多年平均值×100%,下图为阿拉伯半岛近60年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分析2018年阿拉伯半岛沙漠蝗大量繁殖的自然条件。
(2)推测沙漠蝗2019年6月迁移到印巴地区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列举当地为减少蝗灾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4)有专家指出,本次印巴沙漠蝗难以向我国新疆、西藏和云南迁移,即便侥幸迁移也很难在当地生存繁殖,请说明理由。
2022-02-13更新 | 65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材料三     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
材料四     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在中国的原有生产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或缅甸,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也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往越南等国。
(1)洞里萨湖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B.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C.用水方便,水运便利D.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2)指出洞里萨河不同月份的流向,并说明其成因。
(3)“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请指出其水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5)简析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
2017-06-06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6 . 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境内7%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新西兰松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地带(下图),该松木引进新西兰后,异乎寻常的生长良好,新西兰松耐贫瘠,可大量种植在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贫瘠土地上。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新西兰松在美国原产地难以深入北美内陆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干热,冬季寒冷漫长B.受沿岸海流形成雾的影响
C.海岸山脉海拔高,地形崎岖D.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充足
2.新西兰的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这是由于
A.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B.发展旅游产业的需要
C.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传统D.木结构利于减轻地震危害
3.目前我国开始尝试引种新西兰松。下列省份较适合新西兰松生长的是
A.河北 山西 陕西B.四川 云南 湖北
C.新疆 宁夏 内蒙古D.吉林 辽宁 黑龙江
2019-04-01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7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3.“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8 . 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每年要根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发生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2.三峡水库主要的蓄、放水时间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7-8月-放水-防洪错峰B.9-11月-蓄水-为来年枯水期有水可放
C.12-3月-放水-便于库区冲淤D.4-6月-蓄水-确保发电稳定
2023-04-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择题变式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由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土壤碳库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研究发现,天山北坡雪岭云杉林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图示意该地森林与农田有机碳密度的差异。

(1)描述森林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的特点。
(2)从碳循环和碳平衡角度,分析云杉林被开垦为农田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的原因。
(3)推测利于增加农田有机碳的可行性农业生产措施。
2024-05-3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新教材新高考桂柳信息冲刺金卷(四)地理试卷

10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A.夏季低、冬季高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D.夏季高、冬季低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