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朝末年,塞罕坝地区开围放垦,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塞罕坝森林疯狂采伐,加之连年山火,塞罕坝地区逐步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地区开始生态恢复工作,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荒原重新变成林海,为世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下图示意塞罕坝位置。


   

(1)简述塞罕坝地区森林被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若你是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专家,请为该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提出策略。
(3)说明塞罕坝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的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是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的一部分。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拉布拉多半岛上冰川广布。现在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海拔不高,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半岛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线段L以北为苔原带,以南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拉布拉多半岛的位置特征。
(2)据图简述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形特征。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农业、工业、交通等角度分析)。

3 . 某岛上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一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是由于(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C.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板块挤压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板块张裂
2.模拟研究表明在只受外力作用下,该山脉山脊线向东移动,下列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山脉东坡流水侵蚀强②山脉东坡冰川侵蚀强③山脉西坡流水侵蚀强④山脉西坡冰川侵蚀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岛上到处可见奇形怪状的“醉汉树”。当地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和“醉汉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受强风影响,火地岛“醉汉树”倒向(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2.从火地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①森林密布②湿热多雨③台风肆虐④冬季降雪量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亚游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A.3月B.8月
C.10月D.12月
2.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A.牧民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上
B.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差
C.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
D.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
2024-01-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是海水分别受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而成的。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下图为南极洋流环流图。



(1)在图中“”上标注箭头表示极地环流的流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简述图中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
(3)说明罗斯地区冰架消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7 . 青藏高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巨大的隆起不仅塑造了亚欧大陆的气候格局,还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加强了东亚季风。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地区7月近地面大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青藏高原近地面气压分布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海拔B.太阳辐射C.降水D.气温
2.相比隆起前,青藏高原隆起后(     
A.生物种类减少B.水能资源增加C.自转速度变小D.热量条件改善
3.青藏高原隆起引发亚欧地区环境的变化表现在(     
A.增加长江流域降水量B.西北地区干旱程度减轻
C.降低西欧的大气温度D.导致西风带位置南移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水青冈群落是贵州省雷公山(26°24'~26°38'N108°16'~108°29'E;海拔2178.8m)自然保护区地带性群落,分布在海拔800~1800m的山地杂木林中。该群落结构主要分为乔木层(树体冠幅大,为落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极高。研究发现,雷公山地区不同水青冈群落在更新上也存在差异,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中光热条件较好B.水源涵养能力强
C.林下枯枝落叶较多D.树体冠幅偏小
2.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极高,在该灌木层中,雷山方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进而(     
A.加速水青冈幼苗幼树生长B.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
C.增加灌木层物种丰富度D.避免人为活动的过度干扰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东麓地处西北内陆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坡地带,贺兰山呈东北—西南弧形走向,植被稀疏,海拔2000~3000m,最高峰3566m,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受地形、下垫面和气候背景的综合影响,容易发生极端暴雨。贺兰山区发生的强暴雨,必须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水汽输送。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地形与极端暴雨中心分布。

(1)简述贺兰山东麓强暴雨发生的季节及降水特点。
(2)说明贺兰山东麓强暴雨水汽的主要来源。
(3)分析贺兰山强暴雨主要分布于东麓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山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这里年均温在-4℃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流石滩上植被稀少,植被的形态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多具有速生、叶片厚等独特的生理特征。从外观上看,流石滩植物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为了尽力传播花粉,植物花色艳丽,是许多珍稀独特的高山花卉和药用植物的天堂。

材料二:流石滩景观图(下图)



(1)描述高山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2)分析高山流石滩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
(3)分析流石滩上的植物是如何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的。
2023-11-08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