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3.“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屏障是具有特定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由自然、人工或者自然人工相结合而形成的阻挡自然灾害或危害区域扩散的构造屏障,可分为自然生态屏障和人工生态屏障。珠江流域在保护修复生态格局上打造上游生态屏障,统一调度流域水资源,城镇集中区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全流域水生态安全。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自西江取水,经加压输送至广州南沙区、东莞和深圳,是优化配置珠江三角洲东、西部水资源的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水。材料三 图1为珠江流域水系简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图。


(1)属于珠江上游区域自然生态屏障的有山脉、_______,说出其主要生态作用_______
(2)从开发现状和自然资源的角度,说明珠江中上游在流域协作开发中具有的优势。
(3)推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水的输送方式,并分析原因。
(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必要性。
2023-12-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界起沙风速是指地表沙粒受到风力作用,由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的临界风速。蒙古乔伊尔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年平均降水200~300mm,草地退化严重。图甲示意蒙古植被分布,图乙示意乔伊尔市2019年6月~2020年5月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2m高度)随时间变化。

(1)分析乔伊尔市草地退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土壤水分与临界起沙风速的关系。
(3)判断2019年6月~2020年5月乔伊尔市风沙危害最严重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3-11-24更新 | 60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地理试题(河北卷)

4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A.夏季低、冬季高B.夏季低、冬季低
C.夏季高、冬季高D.夏季高、冬季低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②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④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 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冻土型沼泽湿地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具隔水作用,将地下水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冻结速度快,水分损失小,利于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性冻融将冻结层上水固定和释放,通过缓慢消融供给植被生长。下表示意长江源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厚度与典型植被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活动层厚度(m

植被类型

西大滩

>3.0

高寒荒漠草原

沱沱河

2.7~3.0

高寒干草原

楚玛尔河流域

2.0~2.7

高寒干草原

风火山

1.3~1.6

高寒草甸

当曲

<1.0

高寒沼泽草甸

1.随着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长江源地区自然环境即将出现的变化是(     
A.地下水位上升B.沼泽湿地萎缩C.湿生植被增多D.冻土活动层变薄
2.若长江源区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当地植被的演替顺序可能是(     
①高寒荒漠草原 ②高寒沼泽草原 ③高寒干草原 ④高寒草甸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2023-10-19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6 . 气流因地势高差在重力加速下形成的风,称为流泄风。图1为噶顺戈壁区域图。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干涸。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图2为风蚀残丘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噶顺戈壁风力强盛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
B.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
C.气流翻越山地后,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速
D.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风力作用强
2.该地残丘崖壁“千层饼”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沉积作用B.地壳的水平运动C.侵蚀作用D.地壳的垂直运动
2023-12-14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7 .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分易在地表析出结晶并与土壤颗粒聚合形成“盐结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结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     
A.降水稀少B.地表径流少C.蒸发强烈D.地下水位低
2.研究表明,“盐结皮”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削弱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C.大气逆辐射弱D.地表反射率高
3.“盐结皮”的形成(     
A.导致土壤酸化加剧B.利于土壤湿度保持C.导致土壤风蚀加强D.利于土壤肥力提高
2024-01-22更新 | 1473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土壤养分逐渐流向植物的冠内,造成冠内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肥岛效应"。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下图示意该流域内某种典型植物"肥岛效应"研究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典型植物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灌丛D.高寒草甸
2.下列有关该区域“肥岛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冠下凋落物的累积是形成“肥岛”的重要原因
B.利于改善水土状况,增加植物多样性
C.土壤深层不易侵蚀,“肥岛效应”表现更加明显
D.植物降风滞尘作用不利于“肥岛效应”的形成

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青西郊野地区水系结构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2012年,上海市启动青西郊野公园建设,对河道展开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A.水质净化B.植被修复C.水产养殖D.农田灌溉
2.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     
A.增加行洪空间B.增加地下径流
C.提高土壤肥力D.提高经济效益
3.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的主要影响有(     
A.生态调节功能下降B.生物种类减少
C.调节径流作用增强D.水体养分增加
2024-03-02更新 | 63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毫米,忌土壤过湿。

材料二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下图为缅甸及周边略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
(2)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的缓解作用。
(3)说明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原因。
2022-06-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