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2022-12-03更新 | 4299次组卷 | 18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东非高原上,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两个雨季和两个干季,3~5月为大雨季,10~12月为小雨季,年均降水量约1000~1600毫米。东部多湖泊和沼泽。西部的基伍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板块张裂运动强烈,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卢旺达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人口众多,长期粮食不足,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09年该国从中国引进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单产高的水稻种植业,并获得成功。



(1)解释卢旺达有两个雨季和两个干季的原因。
(2)分析卢旺达东部多湖泊和沼泽的原因。
(3)指出卢旺达适合推广水稻种植的理由。
(4)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卢旺达可能拥有的低碳能源。
3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该区域冰川开始出现迅速后退的现象,将会导致该区域此后一段时期内(  )
A.植被状况有所改善B.气候变得更加干热
C.铁路线离山地更近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2020-02-1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海岸山脉的山麓盆地地带,这里终年高温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少于0.1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干旱河谷广布,在其流出山口处发育洪积扇。在超强厄尔尼诺年份才会出现暴雨,这些干河床才会有水流,但这样的机会30~50年才会出现一两次。这里虽然干燥无比,却成为了一个地球上少有的绝佳天文观测区域。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指出纳斯卡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的边界类型,并说明理由。
(2)推测阿塔卡马地区洪积扇的整体发育规模和速度的特点。
(3)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成为绝佳天文观测区域的条件。
2022-11-1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中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赴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考查。考查中发现黄河三角洲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汊流(从河流上某一点向下游分散的支河道),且湿地广阔。下图为某中学生绘制的黄河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图。



(1)说明黄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黄河三角洲汊流众多的原因。
(3)推测若海平面上升,图中5米等深线发生的变化。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其蕴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冬季冻土表面会收缩产生裂隙,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反复冻融形成冰楔,冰楔可逐渐演变为热融湖。下图示意热融湖形成前后对比。

(1)说出冰楔形成的条件。
(2)推测由冰楔到热融湖的发育过程。
(3)从水循环或气候选择一个角度,简析热融湖形成对其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和时空演变,孕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雅丹群落,面积约21000km2,雅丹也遍布于湖泊之中,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上雅丹景观。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之间的鸭湖本来没有水,只因有一年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下图示意该地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



(1)说出该地水上雅丹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
(2)据图描述该地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3)推测东、西台吉乃尔湖近几年逐渐干涸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肥美,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朝末年,塞罕坝地区开围放垦,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塞罕坝森林疯狂采伐,加之连年山火,塞罕坝地区逐步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地区开始生态恢复工作,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荒原重新变成林海,为世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下图示意塞罕坝位置。

(1)简述塞罕坝地区森林被破坏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若你是塞罕坝地区生态恢复专家,请为该地区由荒原重新变成林海提出策略。
2024-05-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镇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塞罕坝机械林场位置,表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前后对比表。


时间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年均大风日数年降水量无霜期
1962年24万亩12%83天不足410mm52天
2016年112万亩80%53天460mm64天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兽禽繁集,被称作“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种。公元1681午,康熙在此覆立“木兰围场”。清末,由于国力衰微,围场被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树已经变成最稀罕的东西。新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为了恢复这里的往日生机,塞罕坝三代人花55年时间筑就了这里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其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现如今,塞竿坝葱郁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区域生态功能。
(3)塞罕坝林区典型原生树种是樟子松,试推测其生长习性。
2019-11-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文)试题

10 . 2008年山东省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经核算山东省当时省森林与湿地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为4673.03亿元。其中,生态服务价值为3182.08亿元,占总价值的68%。据此回答各题。

1.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灾难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层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灾害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2.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