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纳米比亚西岸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该区域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读下图纳来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国完成下列各题。

1.纳米布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不包括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C.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强D.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
2.当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名为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呈长带状,长达2-3.5米,宽约60厘米,推测其叶面上的气孔
A.数量多,白天张开B.数量多,夜晚张开
C.数量稀少,白天张开D.数量稀少,夜晚张开
2018-01-2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
2 .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后来因为湖面缩小而分裂成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两个湖泊(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居然海位置游移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改道B.地壳运动C.风力作用D.生态恶化
2.两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居延海面积和位置的变化表明
A.流域面积在缩小B.环境承载量下降C.流域环境在变化D.生态环境在恶化
2018-02-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下侧图画为野外放风筝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筝成功放飞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是(     
A.气温,升高较有利B.气压,越低越有利C.风向,逆风较便利D.风速,越小越平稳
2.一般而言,晴朗天气风筝从地面放飞,在升高1000米的过程中将会产生的变化是(     
A.气温波动上升B.湿度逐渐增大C.密度逐渐减小D.风速基本稳定
3.从气象条件角度考虑,放风筝活动(     
A.宜选择春天,风力大小适宜B.宜选择夏天,空气对流旺盛
C.宜选择秋天,便于遥望观赏D.宜选抒冬天,居民活动健身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区,该省新能源丰富。其中,塔拉滩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风沙危害严重,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不断恢复。

“青豫直流”工程起于青海省,止于河南省,是“西电东送”重点项目,是世界首个以光伏发电为主、全清洁能源打捆外送的特高压工程。截至2023年8月30日,该工程已累计向河南省输送“绿电”12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369.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9万吨。上图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下图为“青豫直流”工程区域图。

(1)从地形与气候的角度,分析塔拉滩地区适宜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原因。
(2)简述该项目在沿线地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3)从气流运动、光照强度、能源利用方式、产业结构等角度,分析光伏产业发展如何改善塔拉滩地区生态环境。
(4)分析该工程建成后对河南省的有利影响。
2024-01-06更新 | 368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5 . 焚风是一种气流越山后下沉引起的气温上升和相对湿度降低的现象,多出现在山脉背风风坡,太行山山麓焚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如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行山地区焚风效应最强的坡向及该坡向焚风多发季节,组合正确的是(     
A.东坡—夏季B.东坡—冬季C.西坡—夏季D.西坡—冬季
2.早春发生的焚风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A.土壤冻结厚度增大B.积雪融水量减少
C.冬小麦返青提前D.风沙危害减轻
2024-02-0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面蚀与沟蚀是东北黑土区主要的土壤流失形式,该地尤其是山地丘陵的侵蚀沟危害日益加剧,下左图和下右图为2021年吉林某地侵蚀沟现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面蚀相比,沟蚀的差异在于(     
A.流水侵蚀造成B.破坏程度较重C.多发于坡耕地D.发生时间更早
2.关于坡度对该地侵蚀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影响径流量和泥沙搬运能力B.同一坡面上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加
C.坡度较大的位置容易形成侵蚀沟D.侵蚀沟多分布在坡度较小的坡耕地上
3.侵蚀沟发育强烈的坡向(     
A.昼夜温差较大B.植被覆盖率低C.冬季降水更多D.坡度相对较大
2024-01-15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4)简述冬春季沱沱河“辫状河道”的风沙对青藏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8 .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某小组在此地开展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植被盖度和布局可影响土壤风蚀的程度。下图为植被盖度、布局及其风蚀抑制效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最可能为(     
A.西南-东北B.东南-西北C.南-北D.东-西
2.当植被盖度为10%时,与一行一带相比,两行一带的布局利于(     
A.抑制蒸发B.降低风速C.减少占地D.节约用水
3.综合考虑,无论采用何种布局模式,此地最佳植被盖度为(     
A.10%B.20%C.30%D.40%
2024-01-19更新 | 40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09-04更新 | 139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湖湖面平均海拔266米,丰满水电站下游65千米江段冬季景观奇特,除赏雾凇外,江滩上还聚集着来自西伯利亚的野生赤麻鸭,它们的越冬地原是鄱阳湖地区。表为松花湖湖岸到矮山的三类植被分布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海拔(m坡度(度)土壤含水率(%
26707207
落叶阔叶林27645163
针叶林30498136
1.推测甲植被的类型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针阔混交林气温B.草甸土壤
C.针阔混交林降水D.草甸海拔
2.赤麻鸭能够在丰满水电站下游的江滩上越冬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电站下游气候温暖,利于越冬②当地人们保护野生物的意识增强
③水电站下游含沙量少,水质良好④江水不冻,江滩宽阔,食物丰富
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