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始建于宋代的广济桥,中段用18艘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因水流冲击,桥墩多次损毁,各朝代亦有增建或修葺。桥墩造型前期设计为两头尖的船型,后期多改为上游端尖、下游端平的半船型。广济桥建设初期离海更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济桥中段设计成浮桥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海洋生物②便于桥梁维护③方便船舶通航④利于汛期排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广济桥桥墩造型变化的原因是该桥附近(     
A.河流流速较慢,海潮作用减弱B.河流流速较慢,海潮作用增强
C.河流流速较快,海潮作用减弱D.河流流速较快,海潮作用增强
2021-12-12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位于澜沧江边上的西藏芒康千年古盐田(海拔约2300米),主要为井盐。盐泉沿澜沧江河谷出露(如图左)。盐民垒石、构木,筑成高台进行晒盐(如图右)。两岸盐田一江之隔,同源不同色,西边呈淡红色,俗称桃花盐,东边却为纯白色,俗称雪花盐。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此地晒盐的自然因素有(     
①河谷宽广,盐田面积大
②晴天多,光照强,蒸发强
③河谷地带,焚风作用强
④盐田地势高,江水影响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根据材料推测该地产盐的旺季应该是(     
A.12-2月B.3-5月
C.6-8月D.9-11月
3.两岸盐田一江之隔,“同源不同色”的主要原因是(     
A.制盐工艺不同B.含盐量的差异
C.盐田垫土不同D.卤水藻类不同

3 . 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9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莱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

4 .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受裸露湖滩影响易就地起沙,这对铁路安全运营的危害较大。铁路部门构建了一个集防治坡面细沟侵蚀、阻沙、固沙与压沙为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如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表明,相比前后路段,桥梁附近积沙危害更加严重,这是因为(     
A.桥洞风速大B.风沙直接磨蚀桥墩C.桥墩跨度大D.桥梁和桥墩的拦沙作用
2.大桥附近的荒地采用水漫压沙主要是为了(     
A.增大起沙阻力B.冲刷低地积沙C.削减风沙速度D.清除地表沙源
3.防风沙体系建成一段时间后,植被恢复最显著的区域是(     
A.退化草地B.大桥附近C.山坡河谷D.湖岸沙丘
2022-03-28更新 | 44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5 . 人口流动变化与经济发展速度互为作用。下表表示2005~2011年东北三省人口净迁移率(单位:%)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辽宁省1.292.822.131.771.311.061.86
吉林省-1.37-0.21-0.49-0.74-1.17-0.58-1.46
黑龙江省-1.66-0.27-0.23-2.270.98-0.33-3.82
1.2005-2011年东北地区(     
A.各省人口均呈流出状态B.吉林省迁出人口有可能流向辽宁省
C.黑龙江省人口迁向吉林省D.吉林省人口净迁出速度一直在加快
2.吉林省的人口变化对本省的影响是(     
A.促进经济快速发展B.减轻社会保障压力
C.加速地区人口老龄化D.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3.黑龙江省为应对人口的变化趋势,应该(     
A.限制人口流动B.放开国际移民政策
C.大力发展现代农业D.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6 .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影响作用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黄河流域地表水面积(SWA)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为1986~2019年各影响要素对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趋势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黄河子流域区,主河道区(     
A.建设水库增加SWAB.引水灌溉增加SWA
C.人类活动减少SWAD.温度降低增加SWA
2.为增加黄河流域SWA,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人工降水B.修筑水库C.南水北调D.植树种草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一年中东北风盛行,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

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而显示出的层状现象。研究层理构造有助于认识地层的形成环境。科考队员在海岸沙丘东南部选择一地进行采样,通过沉积剖面考察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海岸沙丘沉积构造时发现,经历数百年的海退,该地沙丘有明显的上、下两层不同沉积构造,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下部沉积层呈平缓的波状层理。


(1)据材料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形成大规模海岸沙丘的自然条件。
(2)指出要绘制出上图采样点沙丘剖面图,在采样点考察中需要测量的信息。
(3)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地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8-04更新 | 6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二)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

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左图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2-01-18更新 | 1462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龙卷风在美国多发于中部地区的春季,但在2021年的冬季(12月10日),下图示地区遭遇了30多场龙卷风袭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龙卷风发生频率东、西部低于中部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洋气团影响,温度低B.海拔高,温度低
C.地形限制了冷暖气团相遇D.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对流
2.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为(     
①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 ②平原南北延伸,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交汇频繁 ④春季蒸发量大,水汽供应充足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推测本次龙卷风在冬季集中出现的原因为(     
A.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B.极地冷气团势力增强
C.南部暖湿气团大规模北进D.极地气团变性导致对流旺盛
10 . 山东省东营市曙光汇泰49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位于黄河三角洲渤海湾海滩,占地约1 500亩(1亩≈666.7平方米),总投资4.1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2015年至2016年,“渔光互补”模式光伏电站是利用丰富的鱼塘空间资源开发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上层光伏发电,下层利用遮光板为鱼塘养鱼起到遮阳作用,进行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渔光互补”。下图为光伏电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渔光互补”模式对鱼塘养殖的影响是(     
A.提高养殖技术B.利于净化水体C.增加水体饵料D.改变养殖品种
2.该地区建设“渔光互补”模式的优势是(     
A.水域、海滩面积广,地广人稀B.位于港口附近,交通便利
C.靠近大学,便于产学研结合D.工业集中,对电力需求量大
3.“渔光互补”模式光伏电站的建成,对下列产业园区投资吸引力最大的是(     
A.石油产业装备园B.电子及轻型制造园
C.纺织与服装产业园D.高新技术产业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