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垦荒,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

材料二:毛乌素沙地上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有2.6%,沙化土地占90%以上。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当地2020年森林覆盖率已达32.8%、植被总覆盖率超过70%。治沙可以脱贫,曾经的荒地沙山如今已经绿色青草,湖泊散布,各种产业发展良好。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位置示意图。

(1)图中区域主要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河套平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其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库布其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3)从产业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治沙成功后脱贫致富的途径。
2022-01-02更新 | 489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20世纪80年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土耳其迅速由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转变。

土耳其海峡(图a)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组成,是世界最繁忙航运要道之一,大量运输油气资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此通行。由于历史原因,世界各国的商船均可免费自由通行土耳其海峡。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海峡通行船舶数量不断增多、船舶体型不断增大,导致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拥堵,存在安全隐患。

博斯普鲁斯海峡所在的伊斯坦布尔市,人口约1500万,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国际航运货物重要中转地。近年来,土耳其拟在城市西郊开挖一条人工运河——伊斯坦布尔运河(图b)。该工程2021年夏季开始动工,预计花费160亿美元,建成后将对通行船只收费。

   

(1)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土耳其拟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原因。
(2)说明运河的开通对伊斯坦布尔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3)有人对伊斯坦布尔运河工程的修建表示担忧。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说明其担忧的理由。
2021-07-09更新 | 48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模底考试卷02(浙江专用)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西接贺兰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由于“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其北部100公里处的磴口地处贺兰山与狼山之间的风口位置,多遭遇大风沙尘天气袭击,易出现沙尘暴天气。如图示意宁夏平原地形及贺兰山山麓某地貌景观。


(1)说出P地貌名称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2)监测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据材料分析磴口易形成沙尘暴的原因。
(3)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冰碛垄,在冰碛垄与现代冰川之间积水形成的湖泊。申姆错(下图所示)属于冰碛湖,部分冰碛垄未固结,由松散破碎冰碛物构成,湖水体积约8000万m3,由于现代冰川退缩,申姆错面积仍在增长。



(1)描述申姆错及周边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近年申姆错面积扩大的原因。
(3)研究显示,申姆错存在溃决的可能性,请说明理由。
2021-07-08更新 | 60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丙地为潘帕斯草原,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言,该区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外,其余地区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2)图中乙地沿岸地区冬季多浓重湿雾,分析其成因。
(3)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的角度,分析丙地成为“无林草原”的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草原面积广阔,草原火灾多发。频繁发生的草原火灾对草原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青海省草原火灾时空分布以及火灾成因对于维护高原地区的生态屏障功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图示意青海省草原火灾分布(核密度越大,火灾发生频率越高)。



(1)说明青海省东部草原火灾频率高的原因。
(2)阐释青海省草原火灾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防控青海省草原火灾中的应用。
2024-03-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们对冰川比较了解,但对"石冰川”可能很陌生。目前,科学界对石冰川的定义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舌状或叶状体,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它由被岩石碎块覆盖的冰块组成,也可能由带有胶结冰或裂隙冰的岩块组成。石冰川是一种典型的冰缘地貌(见图),它是多年冻土层的特征之一,常常是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的地貌,其分布十分广泛,石冰川外部通常覆盖着一层厚0.5~1米的活动层,许多曾经被冰川占据的山谷,现在都发育着大量的石冰川。从发育条件来看,冰川要求湿而冷,适应范围窄,而冰缘则要求冷而干。

材料二有时候在石冰川阴森森的外貌下隐藏着一些秘密,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区的莱克蒂尔龙湖就是其中之一。20世纪70年代,人们注意到在塞拉峰海拔2680米的石冰川上出现了一个乳绿色的小湖。它似乎是从厚厚的岩屑层下冒出来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小湖不见了。在2003年它再次现身,持续存在了四五年以后,湖的面积逐渐变小,在2009年再次消失。两年后,小湖又重现在人们面前,只不过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

材料三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速,冰川在全球大范围迅速退缩,这意味着在短期内冰川的年释放水量将增加,然而在“融水峰值”之后,冰川退缩的速度将加快,预计冰川径流量将逐渐减少。但石冰川和冰川相比,活动层之下受气候变化影响比冰川变化要慢,更具有弹性。


(1)请结合图文材料,推测石冰川的主要分布及其成因。
(2)分析莱克蒂尔龙湖间歇性消失及移动的原因。
(3)推测石冰川比内部冰体融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你谈谈研究石冰川有何意义。
2024-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甲烷等形式进入大气,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溶解有机碳的输出量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左图为北冰洋沿岸部分地区图,右图为亚马尔半岛出现的神秘地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极地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①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北极地区增温
②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降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③大气中水汽量增加,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
④高纬地区变暖,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输送到极地的热量减少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2.图中河流溶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
3.自2014年以来,鄂毕河入海口附近的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了巨型地洞(最大直径约80米、深约50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A.冻融塌陷B.流水侵蚀C.陨石撞击D.甲烷爆炸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美国西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分布图,公园内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温带雨林。右图为安吉利斯港的气候资料。


      

材料二:艾尔瓦河发源于奥林匹克山,每年9月中旬,鲑鱼等冷水性洄游鱼类从海洋中回到该地,并沿河流洄游到上游的溪流中产卵。1913年和1927年在该河的中下游分别建设了两座大坝,并促进了沿岸造纸工业的发展。大坝长时间运营后,库区泥沙淤积严重。2014年两座大坝被彻底拆除,此后不久艾尔瓦河河口迅速形成面积较大的沙洲。


(1)从降水角度,分析奥林匹克公园温带雨林的成因。
(2)从水文角度,分析大坝建成前鲑鱼顺利洄游到河流上游产卵的有利条件。
(3)分析两座大坝建成后,艾尔瓦流域鲑鱼数量迅速减小的主要原因。
(4)分析大坝拆除后,艾尔瓦河河口沙洲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对风力、降水等影响因子综合参数化处理后构建出的一个分析指标,用以表征一系列气候条件综合影响下的潜在风蚀水平。下图示意1960~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年均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空间格局(港、澳、台数据暂缺)。最新研究显示,1960~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年均风蚀气候侵蚀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1)简析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年均风蚀气候侵蚀力高值区的成因。
(2)指出我国沿海地区年均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小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推测1960~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年均风蚀气候侵蚀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