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2023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湿生植被)、羊草、针茅。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体水位持续下降,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湖区湿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利用地下水灌溉,减少对河水的利用
C.引河济湖退耕还草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2.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A.碱蓬增多B.寸草苔增多C.芦苇盖度增加D.针茅高度增加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①盐度减小   ②水质恶化   ③沙化加重   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图中K国开始动工兴建“海城”项目,至2017年基本建成,建设工期长、难度大。“海城”项目选址于某内陆盐沼,该盐沼距离海岸线约9公里。其施工过程为:首先将该盐沼的表层沙土和下层沙土、泥土混合物取出加高城区地面,并形成若干个人工湖盆;然后挖掘引水沟渠,加固两岸;最后利用挡潮阀系统(涨潮时闸门打开,使海水涌入,并在各个人工泻湖间循环流动)将海水引入,使内陆拥有了多个新泻湖、约200公里长的海岸线、海洋水域环境、若干码头和洁净细沙覆盖的城区海滩。科研人员帮助培育新的红树林种子,使它们能够承受当地高盐度的海水。当大片红树林植物在浅海区种植后,沙漠出现了令人惊奇的绿色。目前,新泻湖水质优良,已经有800多种海洋物种在该水域定居下来。“海城”可满足10万人居住,目前已有部分居民迁入。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工程建设工期长、难度大的自然原因。
(2)分析目前新泻湖水质优良的原因。
(3)推测“海城”未来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
2022-06-2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左图中“理查特结构”,是一组巨大的同心圆地貌(见放大图),直径48公里,海拔约400米,整体地势相当平坦。地质学家发现,圆心周围广泛分布奥陶系砂岩,同心圆痕迹则由大量硬度较高的古生代石英岩组成。2018年,北京某科研机构欲组织地质考察团前往西非进行科研考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理查特结构”的成因,最有可能的是(     
A.远古时代陨石的撞击B.东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
C.奥陶系或古生代火山喷发D.地壳的抬升与侵蚀
2.该地与北京自然环境的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植被的茎、叶、根系均发育较小,以减少蒸发
B.该地气温差异大,日较差、年较差均大于北京
C.该地旭日东升之时,天安门国旗日影朝向东北
D.从气候角度考虑,夏季为考察团最佳考查时段
3.在该地进行科研活动,下列物品中,哪项不是必须准备的(     
A.太阳镜B.防蚊药C.防晒霜D.平底鞋
2021-09-23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预测卷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太平洋。艾尔瓦河冬春水量丰沛,流域森林茂物种丰富,多洪泛区。冷水性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1913年和1927年,人们分别在河流的中下游建设了艾尔瓦和格兰斯两座大坝,阻挡了蛙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大坝长时间运营后,库区淤积严重。随着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对水电的依赖降低,两座大坝先后被拆除。在艾尔瓦河河口,迅速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下图示意艾尔瓦河位置。



(1)分析艾尔瓦河上游降水丰沛的原因。
(2)分析建坝前艾尔瓦河鲑鱼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3)推测当地拆除两座大坝的可能原因。
(4)大坝拆除后,艾尔瓦河河口迅速淤积出面积较大的沙洲,说明沙洲的形成过程。
2020-02-05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训练(一) 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极陨石富集机制示意图(左)和南极部分地区剖面图(右)


材料二   1969年,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代表4种类型的不同年代陨落的9颗陨石,从而意识到在南极存在陨石的搬运和富集机制,轰动了科学界。截止2019年4月26日,全球陨石数据库共记录了69230块陨石,其中43723块发现于南极,占63%,南极成为了陨石天堂。据估计,陨石坠落于地球表面各处的概率是一致的,约为每年40-60个/100万km²,如果南极冰盖中的陨石没有被富集到很小的区域,人类在南极发现陨石尤其是大量陨石的概率就非常低。南极陨石的居地年龄可达230万年,而其他地区陨石往往只有几千年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分布位置。
(2)说明南极陨石的搬运和富集机制。
(3)说明南极成为“陨石天堂”的原因。

6 . 在伊犁河谷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山坡上,每年5月份雪后晴天的“雪中花”现象令人称奇。当太阳升起时伴随积雪融化,埋在雪中的各种花朵纷纷弹起,傲然绽放,夕阳西下时又收成花蕾,覆辙几日,随融雪退去而消失。雨水和融化的雪水为其提供合适的土壤湿度,此时的温度也利于花朵生长发育。在夏季来临之前,花朵的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度过其余季节。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与该地5月降雪的形成关联最小的地理条件是
A.因海拔上升而气温下降B.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
C.山地迎风坡产生地形雨D.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
2.欲欣赏“雪中花朵纷纷弹起,傲然绽放”现象,一天中最合适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2-3时B.8-9时C.14-15时D.19-20时
3.如果将上述野花引种到我国东北地区,限制其大规模推广的因素是
A.夏季温度高,存活率低B.土壤湿度不够,所需水分不足
C.生长环境独特,花期短D.昼夜温差大,不利于花朵绽放
2020-05-11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盐湖通常指湖水含盐量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盐湖中富含各类矿物元素以及盐生生物,湖泊颜色一般呈现无色、粉红色、红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其中粉红色或红色湖泊被称为玫瑰湖。中国的玫瑰湖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杜氏藻最初被认为是造成盐湖变粉的原因,杜氏藻可在体内积累较多的β-胡萝卜素,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16%,因此细胞呈现粉红色。

材料二:巴丹吉林沙漠作为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0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超过1000mm,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巴丹吉林沙漠以世界上最高大的沙山与沙山间的众多湖泊闻名,这些湖泊多为盐湖。达格图湖位于沙漠东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最为著名的粉色湖泊。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达格图盐湖地理位置。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高大沙山的形成过程。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盐湖盐度高的原因。
(3)推测达格图盐湖湖水变成粉红色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押题卷(四)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浙江某研学团队在武汉研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公园及道路的树木旁边放置着一个水桶,据工作人员介绍,桶的底部开有小孔,桶内存在一定量的水,仅在部分季节放置,形成一树一桶的景观,下图为公园树木“抱”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出现图中场景的是哪个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推测桶中水的来源有(     
①大气降水②人工补水③树木蒸腾④地下水上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05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三)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雪等在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空气中人为或自然排放的酸性、碱性物质,会导致区域降水酸化或碱化,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内蒙古地处中纬度内陆,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钢铁、火电等行业对煤炭消耗量大,但大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呈碱性。下图示意内蒙古2007~2021年降水pH均值及酸雨、碱雨频率均值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

(1)比较内蒙古酸雨、碱雨总体年均发生频率高低,并推测主要原因。
(2)指出内蒙古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024-04-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河套平原。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在洪积扇的前缘分布有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洪积扇中,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下图示意阴山山脉河流与洪积扇分布。

(1)简析阴山南坡“叠瓦状”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2)依据洪积扇的特征,推测历史时期阴山南坡的降水量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3)分析图中城市分布在洪积扇前缘的有利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